“公发的,但下班不能骑回家。”
“平时坏了怎么修?”
“有铺子能修车的,比洋行修便宜多了。”
倪夫人奇怪儿子干嘛又问脚踏车的事,刚刚没看几眼啊。
倪白朴也不多说,拿了本书就上楼,先做作业,再翻译几页,明天给妈妈检查。
倪夫人更奇怪了,儿子什么时候这么自觉了?
钱驱动的?
-------------------------------------
倪白朴对最近自己的变化很关注。
今天在书店的时候,脑子里自然而然冒出来的那些无线电知识,真的不知道哪儿来的。
似乎以前就读过类似的书,自己这是学会了?
看矿石收音机的时候也是,明明第一次看见,为什么脑子里会觉得这东西简单?为什么会觉得天线不需要那么长?
还有脚踏车,店里师父在组装,为什么我觉得我也行?似乎自己天生就会这个?
倪白朴的想法,赵小康很容易就知道了,他真的获得了自己的记忆?
无线电,特别是电子管的书,自己看过不少,但自己记得的不多啊。
矿石收音机,小时候有几个孩子没鼓捣过?《我们爱科学》杂志还卖过套件的。
自行车更不用说了,除了大毛病,从小到大,哪个孩子不会自己修?暑假里把自行车拆开自己保养的都不稀奇。
倪白朴把书丢到床上,撑着脑袋望天,叹口气:怎么感觉自己不像自己了?似乎有个陌生人在往自己脑子里灌输知识和经验?
赵小康:真的发现自己‘附身’在他身上了?!
-------------------------------------
晚上倪夫人没有催儿子,第二天早上倪白朴下楼吃早饭的时候,把两页稿纸夹在书里,交到她手上。
忙完了,倪夫人才坐在院子里,看儿子昨晚翻译的文字。
日文原文看一段,再看稿纸上的一段。
嗯,怎么说呢,词意都对,但整段看,味道不对。
干巴巴的,没有原文那种韵味。
赵小康昨晚就发现了,倪白朴翻译这种文字,和后世机器翻译差不多,如果是新闻或者说明书,看上去没问题,但小说、散文这种,就味同嚼蜡。
倪夫人拿着铅笔,不知道如何下手润色。
真要按自己意思来,这些不都得重来?
那还有什么意义?
教会儿子挣钱真这么难吗?儿子之前翻译新闻不是挺好的?
嗯,可能是读书太少了,没有那种“意”,对语境了解太少。
看来得多买点书,或者干脆买台收音机,看能不能收到nhk的广播,学会说,对掌握语境这些有帮助。
倪白朴全然不知妈妈要给他‘特训’了。
他把昨天买的杂志带到学校了。
上课看,老师不管,下课看,一帮小孩子就围着倪白朴,外国文字不懂,图片能看懂的呀。
“倪白朴,我家里就有这个收音机!”
“哇!倪白朴,你家也要买收音机了吗?”
“没钱。”
“可惜上次我爸爸喝醉酒,把收音机弄坏了。”
“送去洋行修啊。”
“可贵了,我妈妈不让。”
“不修不就浪费了?”
“我妈妈说,摆在家里,让别人羡慕,不开谁知道是坏的?”
“修这个要多少钱?”
“我爸爸问过,送过去修两块,上门修两块五。”
“我会修!我只收一块!”
“吹牛!!!”
“哦!!!倪白朴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