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奇维没有记错,慈禧是在1902年的1月8日才回銮,阴历是十一月二十九。估计是想着赶快回去过年的,老妖婆对于享受,那要求可就太高了。
最后,则是徐建寅发来的消息,让李奇维百思不得其解。
张之洞让自己帮忙,安排国内来学习西洋经验的工人?
这有点出乎他的意料,对方这是要做什么。
以他封疆大吏的身份,随便和驻华德国公使、英国公使说句话,肯定就会被安排的周密妥当。
用得着来麻烦自己?
李奇维想不明白也就不想了,正好做个顺水人情,本来他就打算从家族里物色人选带过来。
李家的产业领域非常广泛,向外出口茶叶、瓷器、丝绸等,向内则进口国外的各种工业品等。
同时自家也有不少小规模的工厂,生产一些铁钉、机器零件等。
当然和国内的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福州船政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等巨无霸无法比较。
不过也算对现在的工业体系有一点涉及了,总比小作坊要好。
看完所有的消息后,李奇维开始回信。
他首先劝说父亲,暂时不要忙着扩张家族生意,以低调收缩为核心,准备随时可能到来的危机。
只要小心谨慎,不给别人留下把柄,就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同时,家族里选择几个有商业头脑和办厂经验的人,到时候一并送来,另有他用。
然后他又告诉徐建寅,表示同意张之洞的要求,但是前提是贵精不贵多。
最好在五个人以内,且人员要技术过关,能看懂机械图纸等,并有一定管理经验。
为此,他还特意提出了资深工程师这个词,想必徐建寅能理解自己的意思。
处理完所有的事情后,李奇维终于松了一口气。
自从他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就一刻没有消停过,大量信件雪片般向他涌来。
这些来信者中,虽然也有部分是探讨物理问题的,但更多的是要他的亲笔签名信。
甚至还有请他评审自己的成果,李奇维看着对方那只有初中物理水平的研究,只能默默鼓励。
当然,还有极少数谩骂的,不过都被他直接无视,只有庸人才不会招受非议。
所以,这一段时间,他连去实验室的时间都少了,担心影响别人工作。
不过,这搞得汤姆逊很害怕,他以为李奇维获得物理诺奖后,想直接博士毕业呢。
按照道理来说,以对方现在的成就,就是要个剑桥大学的教授,也都绰绰有余了,更别提博士。
但是卡德维尔和汤姆逊都不希望如此。
前者是因为之前和李奇维谈好了,有着君子协定。
同时卡德维尔还想借着他的名义,去向政府要更多的资源。
而后者则是单纯为李奇维考虑,他太年轻了,骤然登上顶峰,很容易迷失自己。
汤姆逊不想看到一个天才堕落,对方还有大把的时间,完全有可能走的更高,千万不能被一时的荣誉冲昏头脑。
于是他找到李奇维,旁敲侧击地问他的打算。
李奇维明白了汤姆逊的心思,当即表示,他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博士。
博士论文没有完成前,怎么可能毕业呢。
汤姆逊听后,这才放下心来,并打趣他要好好准备一个月后的演讲啊。
李奇维不好意思地笑了。
12月10日,就是诺奖的颁奖典礼。
除了和平奖在挪威,剩下的四个奖项都是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授奖仪式。
那时候才是真正的举世瞩目。
说实话,李奇维还真有点紧张,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毕竟,这件事,前世的自己可没有经验。
感谢各位的支持和打赏,谢谢大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