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勒尔悠哉地吸了一口香烟,打趣道:“居里,你想的太多了,不要看轻自己。”
“也许在未来,放射学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改变世界也未必不可能。”“而且相对论有明显的缺陷,我看到时候布鲁斯要怎么应对众人的质疑。”
要是李奇维在场的话,一定给贝克勒尔点赞,对放射学的研究才有了后面的中子、核裂变等现象的发现。
某种意义上而言,确实是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
美国芝加哥大学,迈克尔逊和密立根相对而坐。
作为物理学领域的大佬,迈克尔逊是芝加哥大学物理系主任,如今还是美国物理学会的主席。
毫不夸张地说,他本人就是美国物理学界的扛把子。
但是美国相比英法德,在物理学上,差距还是太大。
因此,迈克尔逊非常关心后辈的培养,而密立根就是他的重点关注对象。
对方因为用实验证明光电效应理论,从而名声大噪,也称的上一声物理学家。
“密立根,你怎么看待布鲁斯和爱因斯坦联名发表的相对论?”
密立根思考了一会,说道:“我曾经在布鲁塞尔青年学者交流会上,听过爱因斯坦做报告。”
“他是一个非常具有想象力和洞察力的年轻人。”
“我想这也是布鲁斯愿意和他做朋友的原因吧。”
“当时在会上,布鲁斯给出了lqw变换,但是并没有实际物理意义,是爱因斯坦最后补充上去的。”
“从这一点上看,我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不弱于布鲁斯的天才。”
“我个人认为,这两个物理学领域的超级天才,他们的理论一定具有研究意义。”
“但是,我好像没办法通过实验去证伪。”
“因为把物体加速到接近光速,目前看是根本不可能的,哪怕是1%的光速也不可能。”
“所以我很好奇,布鲁斯到底要怎么证明他的相对论是正确的。”
迈克尔逊欣慰地点点头,密立根没有人云亦云,随大流反对相对论,而是有自己的思考在内。
他甚至已经在考虑通过实验去验证了。
如果说现在的世界上,谁对相对论感触最深,非他迈克尔逊莫属。
因为相对论解决的就是第一朵乌云问题,用到的原理也是自己的实验成果。
“光速啊,为什么会有你这种神奇的存在?”迈克尔逊喃喃自语。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卢瑟福独自坐在办公室里,书桌上正放着最新一期的《自然》。
他自言自语,“布鲁斯啊,布鲁斯,这才多长时间没见,伱又搞出了这么大的新闻。”
“难道你的灵感是无穷无尽的吗?”
“我卢瑟福一生,自诩不弱于任何人,但唯一敬佩的就是你。”
“不管相对论最后是对是错,你都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士。”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参与这场世纪辩论了。”
最后,卢瑟福抬起头,把目光看向大洋彼岸。
伦敦,开尔文勋爵在艰难地读完相对论后,嘴角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
布鲁斯·李终于实现了他的诺言,他用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分别解决了两朵乌云问题。
虽然这一次看起来更加不可思议,相对论几乎遭到了所有物理学家的反对。
但开尔文勋爵心里却有着一丝悸动,他在幻想,也许相对论真的是正确的。
这个时代的物理,已经完全超越了开尔文勋爵的想象。
开始变得离奇、诡异,不符合人的日常直觉。
他年轻的时候,任何一项物理发现,最后都会被实验证实。
然而相对论实在太高深了,它甚至无法去证伪。
完完全全是通过人类的大脑,想象出来的,精美而绝妙的物理理论。
其天才之程度,不亚于当初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开尔文已经期待接下来的物理盛会了。
这一刻,全世界所有的物理学家都在关注相对论的进展。
不管是李奇维的好友,还是与他针锋相对过的人,都想看看他要如何说服众人。
要么是布鲁斯·李一战封神,要么就是他身败名裂。
真实历史上,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相对论后,确实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但是很快,这个理论就沉寂了。
因为物理学家们无法判断它到底是对是错。
所以,就连瑞典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也不敢给狭相颁奖,怕闹出笑话。
然而,这一世,有了李奇维这个变数。
他要号召全世界的顶级物理学家,一起坐下来集中讨论相对论。
这无疑让相对论的名气达到了顶峰。
与之一起的,还有爱因斯坦,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一跃成为当世物理学领域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至于李奇维,则在闭关冥思苦想,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那场世纪讨论。
双生子佯谬?
闵氏几何?
质能方程?
黎曼几何?
广义相对论?
他在纸上涂涂画画,希望找到一个最合理的解决方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