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关灯
护眼
第191章 科举取消,学部成立,李奇维高升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但慈禧没有同意,反而转封了广东教育使。

李奇维进献镭光宝珠,她当然要有所表示,而且还不能太吝啬。慈禧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这大清的天是谁在遮。

谁让她满意,她就让谁满意。

但是慈禧始终认为汉人不可掌握太多权力,所以干脆让李奇维只折腾广东算了。

她给出的懿旨是,广东乃大清开放之先河,工商教育诸多事务繁重艰巨,各需要一得体实干之大臣统揽,确保万无一失。

大清帝师李奇维,忠君爱国,力顾大局,尔当勉效忠勤,以称任使。

意思就是,李奇维你很厉害,但是全国教育不能交给你管,谁让伱是汉人呢。

你又有功,为了安慰你,就让你当广东教育使吧。

广东地处开放前沿,教育环境复杂,正好试试你的能力。

不过李奇维毕竟进献了稀世珍宝,心思难能可贵。

慈禧又为了照顾汉族大臣的意见,于是给加了一个虚职,学部右侍郎。

这在官场上十分常见。

一般都是官员的功劳很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封太大的实权官位,所以就给个荣誉虚职。

说白了,李奇维可以用学部右侍郎的名义,向学部和朝廷提出各种意见。

但他没有学部右侍郎的各种实权。

对此,李奇维倒是很满意,他才不想当什么右侍郎呢。

那是京官,意味着他以后得常驻京城了,这显然不符合他的计划。

而且他一旦去了京师,无依无靠,只能任人拿捏,得不偿失。

哪有待在广州逍遥自在。

慈禧等满清掌权者是不可能猜到李奇维的心思的。

在他们的固有认知中,京官肯定比外官重要无数倍。

如果李奇维来到京城,以他的能力,肯定能结交很多当朝大员,这是慈禧等人不想看到的。

而如果把他外放到广东,他再怎么折腾,也就局限在一省之内,影响力小很多。

却不知,李奇维更希望的就是掌握实权,真正掌控一省的教育,反而能做的事情更多。

而原广东教育使于式枚,被擢升为学部左丞,但是他却愁眉苦脸。

“哎,老弟,你说为什么我这么倒霉?”

“别人都是干的好,往上升,我倒好,直接往下降了。”

李奇维笑道:“老哥,你就别得了便宜还卖乖了。”

“你这次可是去京城当官了,以后我要是去京城了,还要靠你接待呢。”

按理来说,广东教育使肯定比学部左丞品级高,为何于式枚还属于擢升呢。

这是因为历史的因素导致。

当于式枚还是广东学政时,虽然看似和布政使品级,都是从二品。

但学政还属于差使,地位高,本身的品级和却当选的人有关。

于式枚本身的品级很低,只是翰林院一个从四品的小官而已。

后来李奇维推行新政改革,学政变成了教育使,从差使变成了直属官,有了自己的府衙,教育使司。

权力不可同日而语。

而教育使则被固定为从二品的大员了。

以前学部没有成立,教育体系官职混乱,于式枚就暂时从学政转变为教育使。

现在一切走上正轨,于式枚只能“原形毕露”了。

他本质只是一个从四品的官员,想直接跃升到从二品,那是天方夜谭,毫无可能。

毕竟于式枚可没有镭光宝珠这样的礼物。

他现在成为正三品的学部左丞,还是京官,当然属于擢升了,而且名正言顺。

在他的任期内,广东大学成果卓越,广东境内教育改革有条不紊,没有出乱子,业绩绝对过关。

所以,总体而言,于式枚是非常满意自己的待遇的。

“嘿嘿,老弟,以后我去京城了,这广东可就交给你了。”

“你可得从布政使那里多搞点银子,不然这工作没法开展。”

“教育使司去年的经费只有1100多两,这够干什么的!”

“我是要不到钱了,只能看老弟你了。”

李奇维笑笑没有说话。

任何一个国家,中央和地方都会对经费进行扯皮。

总金额是固定的,你的省份多了,我的省份自然就少了。

所以地方大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想方设法从中央要钱。

而在一省内部,同样如此,修路需要钱,赈灾需要钱,教育也需要钱。

谁多谁少,只能靠各自部门的长官去诉苦和据理力争。

富裕省份还好说,挤挤总是有的。

那些穷省的官员们,绝对能为拨款打起来。

于式枚是个软性子,能要到钱才怪。

而李奇维接下来准备在广东省内推行义务教育,每年1100两的经费,根本是杯水车薪。

看来,他得好好想一个法子了。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他能成圣,整个超凡界都有责任 学霸就是要肝 食足良缘 哇草,拐来的夫君竟然不是人 紫府仙缘 相公被灭门,她带领全家种田造反 型月,开局投靠狮子王 一斤肉一个属性点 综穿:魔法怎么失灵了 大师姐靠灌鸡汤重振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