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世民,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暗自赞叹:这兄弟,果然不是池中物。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许洛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那抑扬顿挫的节奏,仿佛能穿透时光,触及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君羡与两位陛下围坐一桌,谈兴正浓,尤其是两位陛下,越听越是激动。
他们的语速逐渐加快,眼眶也渐渐湿润,心中似乎被触动了,想起了已故的亲人,还有那敬爱的父皇李氏。
这《弟子规》所述,无外乎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实乃儿时启蒙的最佳读物。
“老李,你听听这……”至修将《弟子规》背诵完毕,回头一看,却发现李世民已是热泪盈眶,轻轻抽泣着。
“没事,只是这《弟子规》让我想起了过世的亲人,家父也在其中,让先生见笑了。”李世民猛地回过神来,急忙拭去脸上的泪水。
“先生这篇《弟子规》我闻所未闻,不知出自何人手笔?”李世民追问。
至修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
他心里明白,这《弟子规》实乃后世之作,若直言,恐怕会让这位李氏皇帝心生不快。
毕竟,无人愿意接受自己生活的朝代终将灭亡。
“这乃是我们村里一位教书先生所创作,我跟随他学习,便记下了这篇《弟子规》。”至修含糊其辞地回答。
李世民心头一震,犹如被一阵清凉的井水当头浇下,这才猛地想起自己的真实身份。
适才的兴奋差点让他露了馅,好在他及时收敛心神,理智回笼。
但那双眸子里,依旧闪烁着按捺不住的期待。
“许先生,这《弟子规》我已深感其妙,不知那《三字经》又是何等风采?”李世民带着几分好奇,语气中透着难以掩饰的期待。
许洛轻咳了两声,脸上闪过一丝得意,“我虽走南闯北,却也读过几本书。既然李二陛下有兴致,那我就献丑了。”
他瞥了李世民一眼,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记得当年老师说过,这《三字经》可是集众家之长,非一人之力。就让你见识一下真正的学问!”
说着,许洛清了清嗓子,流利地背了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随着许洛的背诵,李世民越听越入神,待到他将唐朝以前的部分背诵完毕,李世民已是目瞪口呆。
这三字一句的韵文,不仅朗朗上口,竟还包含了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
李世民目不转睛地盯着许洛,良久,方才吐出一口气,满脸的惊讶与赞叹:“这《三字经》真是绝了,用作启蒙,简直妙不可言,能让学子们飞跃高峰!”
他好奇地追问:“许先生,编写这《三字经》的高人,如今何在?”
许洛闻言,心头一紧,眼眶不禁红了一圈,泪在眼眶里打转。
哪有什么高人,不过是他的爷爷,在他年幼时硬塞给他的。
提及这段往事,许洛心中悲苦难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