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章 脱胎换骨的水师,满地找牙的倭寇
倭寇的起源其实不复杂,倭国内乱,幕府将军执掌权柄,国中不断征战。所谓胜者为王败者寇,失败者只好离开倭国去讨生活。
那些失败者放眼四处,卧槽!好像没地儿给咱们安身立命啊!
这般下去迟早会活活饿死。
穷则思,思则变。
就在这些失败者绝望时……
有船!
商船!
抢特么的!
那些饥肠辘辘的失败者一哄而上。
这没本钱的买卖,收获颇丰啊!
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于是,倭寇这个特有的名词就此诞生。
刚开始还是零敲碎打……前宋海贸昌盛,为此维系了一支颇为强大的水军,小股倭寇压根不敢触犯其虎威。
蒙元立国后,倭国内部混乱加剧,失败者越来越多。此刻蒙元水师早已糜烂,倭寇渐渐成了东南沿海一带的祸患。
大明立国,太祖高皇帝令大将汤和前往东南视察海防,汤和沿着海岸线设置了一些卫所,目的便是为了提防倭寇。
可见从明初开始,倭寇就是个大祸患。
彼时太祖高皇帝一直在盯着草原异族。
蒙元人虽然败退回了草原,可一直在积极恢复实力,这才是大明的心腹大患。
倭寇顺势膨胀,就在他们以为自己能纵横七海时……靖难之役开始了。
成祖皇帝登基,郑和带着这个星球最强大的舰队出海。
那支舰队在那个时代,堪称是无敌舰队,西方所有战船加起来都不及。
若是大明对外有野心,蒋庆之曾说:只需知晓航线,大明就能把西方诸国的国门给封锁了,什么狗屁舰队,尽数灭了。
那支舰队之强大,令倭寇瑟瑟发抖。
谁特么还敢去劫掠大明?
倭寇们横行中原沿海多年,第一次被压制住了。
但好景不长,成祖驾崩,仁宣二帝之后,英宗被臣子们忽悠瘸了……兴许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把船队出海贸易宣威的事儿停了。
原因是东南有个衙役谋反……可笑不?
真实原因是地方官员和豪强联手走私海外,获利颇丰。一旦朝中船队出海,哪还有他们的事儿。
所以,上下联手,就把大明那支强大的舰队给废了。
倭寇们一看不对啊!
大明不是重建了他们的无敌舰队吗?
船呢?
船!
没了!
为了彻底断掉帝王对外的进取心,那些人甚至烧毁了造船资料和航海图。
没有造船资料,没有航海图,有本事你出个海给咱们看看!
大明自废武功的消息传到倭寇那里,,那群土鳖狂喜。
出击!
出击!
倭寇就像是憋了多年的男人,发现一个往日对自己不假颜色的女子,突然抛了个媚眼过来。
还等什么?
上啊!
于是,大明东南重新沦为倭寇的自留地,予取予求。
京卫看门狗都不如,九边官兵被蒋庆之称之为看门狗,但好歹还能看个门。
东南一带的明军多年未曾征战,平日里操练松懈,军无斗志,将无战心,被倭寇打的满地找牙。
到了倭寇最猖獗的时期,小股倭寇就能横行东南,令城中的大明官兵瑟瑟发抖,压根不敢出战。
看到这里时,蒋庆之就想到了后来的倭寇,一小队倭寇也能令那些官兵躲在城头后瑟瑟发抖。
这便是国势啊!
可不抵抗得有个借口吧?
官兵和地方官的借口是:倭寇强横。
这话大概有些后来蛮清为了威慑大明官兵说的话:蛮清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可尼玛……蛮清都得说满万啊!
那些倭寇登岸不过是数百上千人,最多数千人。
倭寇们光着屁股,可不是蛮清铁骑。
你们特么的竟然都不敌?
由此,整个浙江文武官员提及倭寇就是一脸惧色。
此次出海,林夕和周望觉得是一次冒险。
以他们往日的经验来看,一旦遭遇了倭寇,最好的办法便是逃。
可若是逃不掉呢?
林夕和周望这对死敌第一次有了共识:到了关键时刻,哪怕是抗令,也得强行令船队回航。
浙江两位文官大佬被俘,大明名帅,新政执掌者蒋庆之被俘……
只是想想这个后果,林夕和周望就不寒而栗。
第一次遭遇倭寇和叛军,二人差点就忍不住想抗令,可蒋庆之目光扫过来,他们所有的念头都消散了。
抗令?
郑源明晃晃的站在了蒋庆之这边,两个文官失去了水师的支持,只好带着一肚子担惊受怕观战。
第一战,在林夕和周望眼中强横无比的倭寇,被几轮火器攻击打的满地找牙。
该反击了吧!
二人觉得倭寇会发动反击。
可小村竟然跑路了!
特喵的!
在林夕和周望不敢置信的目光中,倭寇跑了。
这是传闻中强横的不像话的倭寇?
随后的清洗更是顺利的不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