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你是干什么工作的?我看你怎么像红楼里面的那个薛宝钗?”
“呵呵,才看出来呀。姐就是演薛宝钗的那个。我如今在万科地产做公关的,说白了就是陪人喝酒的。”
“啊,原来还真是宝姐姐呀。你怎么做起地产来了?不演戏了吗?姐,你可是薛宝钗啊,全国观众心目中的女神,你名气那么大,可以继续拍戏可以赚大钱啊,为什么要去万科的形象代言人啊?”
“演戏?能有多少钱?你不要看演员们在荧屏光鲜亮丽,可其中的辛酸又有几人知,演红楼梦那会儿一个月只有一百来块,能干什么?还赚大钱,想啥呢你!你以为我们这些女演员拍戏能挣钱啊?”
“不应该赚钱吗?”彭诚反问。他虽然手下也有一家影视公司,但对于演员的收入还真是不太了解,当那些主演都是上百万的片酬的,在他印象中演员应该都很有钱的。
之后宝姐姐好好地给彭诚大才子上了一课。
张丽、陈旭她们这批女演员,拍戏真没赚到钱。《红楼梦》电视剧从1985年开始选角,到1987年拍完。三年的光景,演员们的正常收入来自两块,一个是各自单位给发的工资,大部分人是每月一百多块,另一个就是片酬了。整部戏的片酬,三大主角每人四千块,张丽、欧阳强和陈旭是这个价;主要配角每人三千块,贾探春,以及惜春迎春妙玉贾母这些人,是这个价;次要配角每人只有两千块。然而就是这点钱,还不可能全部到手,必须被演员们各自的单位抽走一半。还真别嫌少,在80年代演员拍电视剧,就是这个价。就算是到了90年代初期,片酬也不高。如陈晓艺是《外来妹》女一号,片酬也只有一万,也被原单位抽走一半。她靠着电视剧热播第一年的热度,到处拍山寨广告,陪那些企业家吃饭喝酒不三不四,才在一年里挣了20万。
拍完《红楼梦》,剧组散了,演员各回原单位,每个人的境遇不一样。张丽之后又演出了几部电影,但因为她宝姐姐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看到她人们第一印象就薛宝钗。不想在宝钗的光环下的她在90年,在深圳读完导演和制片专业后,怀着想成为优秀导演和制片人的梦想,单枪匹马来到加拿大留学。接下来的日子让张丽在沮丧、震惊中完成着心态的转变。像无数留学生一样,到加拿大不久,张丽想到了打工。学校的对面有个麦当劳,她想着既能去打工挣钱又能赶回来上课便去应聘,可是店员用一句“你有工作经验吗?”拒绝了她。“没想到去餐馆打工都没人要”,这种巨大的落差让张丽觉得特别受伤害。刚开始时她和合伙人买了一家小店,雇了四五个员工。公司稳定后,张丽就想着投资做房产,结果这一投不仅让她赔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
92年的的时候,万科把她召入旗下,聘用为企业形象代言人,其实就是公关小姐。借用她这个“薛宝钗”的名号,为企业增光添彩,出席各种商业活动,饭局酒局是其中一部分。
很多合作伙伴,包括公家单位的人,都是《红楼梦》的剧迷,他们很愿意跟薛宝钗一起吃一顿饭,喝一杯酒,跳一支舞,握一下手,搂一下腰。
在万科的大旗下,那些客户对待张丽,也就只能做到这几步,再多了,是不能做的。万科给张丽开的工资很高,年薪10万华夏币。 10万对于内地女演员来说已经是最高档次了。有了10万的年薪,她的债已经还了一小半。并且还凭借员工价,七折买了现在的这套住宅,当然是按揭了,首付一点点,每月按揭还款一千块。
宝姐姐这么一说,彭诚算是明白了。红楼梦中的人物彭诚最喜欢两个,一个就是眼前的宝姐姐。她不仅善良温婉,还美丽动人;另一个就是王熙凤的扮演者邓捷。经常有人说,“晓旭之后再无黛玉,邓婕之后再无熙凤”。事实上,87版《红楼梦》开播后,两人评价不能相提并论。陈晓旭版黛玉饱受恶评,邓婕版王熙凤成为最亮眼的存在。
彭诚当然希望能帮助中的女神。一想到她昨天晚上胃疼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