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陛下应允。
温铮沿着太和殿的正门一直行至此处,沿途所见莫不雄壮华美,这是世人梦寐以求的皇宫殿堂,于温铮而言,却没有半分的留恋。
姜吟去的突然,未曾留下一句遗言,温铮只依稀记得听其身边近侍说过,小殿下病倒时常常念叨着想回小荷镇看看。
如今他孤身一人,正好替殿下走一遭。
慢慢的走过汉白玉的石拱桥,可见其下水质清澈,红鱼游过,幼嫩的荷叶舒展着茎条于清风中摇摆,这是出宫的道路。
恍惚间记得,这个时节小荷镇的池塘里,早已经开遍了荷叶,有的连荷花都已经冒了个尖尖出来了,那边气候要温暖一些,总生的比别处快些。
曾几何时,那人同他坐在水边言谈笑闹。
那少年一席白衣,乌发用浅色发带散漫系着,怀里抱着一枝刚采下的荷花,笑眼弯弯,宛若仙人座下的童子。
他赤着脚戏水,清澈的水珠从那双白皙的小腿上滑下,游过的鱼儿都被惊跑了,声音轻飘飘的像是藏在风里,“小宝,我要去京城了。”
“陈伯说,我其实是宫里的皇子,你知道皇子吗?”他转过头来,眼睛亮晶晶的道,“话本子里都说了,皇子就是住在皇宫里的,到时候我会有很多仆人,我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我还会有数不清的裙子和珠宝,他们都会叫我小殿下!”
那池水碧绿悠悠,仿佛映着少年得意洋洋的倒影。
温铮情不自禁的伸手一碰,却摸了个空,旁边垂下的柳树枝条浅浅的滑过水面,荡起水波纹似的涟漪,忽而又转为平静,明明晃晃,只剩下他一人的面容。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去了趟边关,从前书堂里学来的诗句早已忘了个干净,没想到如今触景生情,依然能够哼来那么一句。只是到底物是人非,以前只觉烦躁难懂的句子,现在念起来只余下心中惆怅万千。
一路往前行,行至宫门的时候忽而遇见了那位朝中新臣,礼部侍郎林探,说来此人也算是温铮的老乡。
同是小荷镇出来的人,虽不怎么熟识,但他也听过对方的名气。
因此颔首示意,略打招呼,便擦身而过。
这位林侍郎的扬名史可不谓不让人惊叹,据说此人乃一介布衣,奈何学识出众被京中的陈大儒收为关门弟子,在一次宫宴上得以觐见天颜,甚至和一些京中子弟得以交谈。
更是在三月会试中一举夺魁,再次扬名。
本该大设宴席,谁知碰上玉枝公主新丧,只好几个好友约着一起小酌几杯,席间这位林侍郎一直饮酒,醉后失态痛哭出声,更是当众挥毫写下一首《桃花辞》,情意绵绵,哀意切切,让人闻之而落泪。
一时间林侍郎的情史京城遍闻,众人皆在猜测诗中那位“桃花姑娘”是何人。
日头落下,身后金碧辉煌的皇宫渐渐远去。
世界仿佛割裂成了两幅画卷,一幅是热闹繁华的京城盛景图,另一幅却是荒野古道,杂草丛生,人烟稀少。
温铮只身一人,骑着一匹马,带着一壶酒,用手帕捧了一把福禄宫偏殿前的土壤,小心的揣在怀里,离开了这座无数人向往的繁华的京城。
天上突然下起了小雨,他没有带伞,就拿着淋着雨一直走。
细雨飘飘,打湿了他的衣裳,也打湿了马儿的鬃毛,马儿打了个响喷嚏,尾巴摇了摇,哒哒哒的往前走着。
他要带着那个人的心愿,回到他们最初的家乡去,纵使路途遥远,纵使车遥马慢,他也要让这捧土壤回到最适合自己的地方——
小荷镇。
京城虽繁荣华美,却养不活他的花。
他的花,在那座冰冷的宫殿里,活生生的变成为了枯骨。
【本章阅读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