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改变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虽然募兵制相比世兵制有极大的好处,也能保持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可相比世兵制,募兵制所需要的财政支持是极大的,虽然大明现在的经济情况大幅度好转,可依旧支撑不起整个军制的改变,所以要达到以募兵彻底取代世兵短时间根本就做不到,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卫所制度在大明延续两百多年已根深蒂固,一旦取消卫所制度转为其他,所耗费时间和精力也是极大的,考虑到政治动荡和卫所安置还有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各方面,朱慎锥只能一步步来,绝对不能操之过急。但整个框架已在朱慎锥的心里逐步构成了,现在依托新军的部分改制也在陆续进行之中,九边那边可以略微缓一缓,先从京畿入手。王晋武这两年就一直在做这件事,从目前京畿的新军情况来看,京畿总镇已初步成型,接下来就是离京畿最近的蓟州镇、宣府镇和大同镇这三镇了,等这三镇总镇的结构调整完成,朱慎锥才有把握陆续对其他地区下手。
“什么?让臣去内阁?陛下,您不是和臣开玩笑么?”王晋武接到宫中传来的旨意,匆匆从军营中赶回京师,马不停蹄就入了宫,见到朱慎锥还没来得及喘上一口气呢,就听到让自己入阁的消息顿时张口结舌。
“你觉得朕能开这样的玩笑?”朱慎锥瞪了王晋武一眼。
王晋武讪笑着说道:“哪能呢,您自然不会同臣开玩笑,可此事实在是让臣诧异莫名,臣只是一介武夫,内阁乃朝廷中枢机构,臣何德何能能入内阁为阁老?”
“朕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朕说你行,你不行也行!怎么着?朕的话做不了数?你王大将军堂堂一品大员,功勋卓著,入阁又有何不可?”朱慎锥淡淡说道。
听着这番话王晋武心中哭笑不得,这不是耍赖么?什么叫说你行你不行也行?这等于是赶鸭子上架啊!
自己好好的领着兵,每日在军营中练兵整军,空下来和部下喝几口小酒,吹吹牛逼,休沐日回京师看看老婆孩子,日子过的滋润着很呢。而且王晋武还一直打算再一次领兵和建奴上阵厮杀呢,上次长城之战后他就再也没出征过,虽然每日练兵练武不断,可毕竟没能真正上战场,时间久了心里一直痒痒着。
前不久朝廷刚刚改了军职军衔,王晋武作为军中第一人自然是排在第一位的,尤其是消息传来后王晋武更兴奋的摩拳擦掌,猜测着大明是不是打算用兵了?而用兵的目标正是辽东。
辽东皇太极已死,所谓的大清继位者只是一个娃娃,而且据说大清内部为了争夺皇位闹的厉害,皇太极死后大清内部分成几派,争斗极其激烈,哪怕皇位现在已归属了顺治,可矛盾依旧重重。
在这种情况下正是大明最好的机会,如果能把控得好,击败大清彻底收复辽东不是没有可能。而且王晋武对自己的新军有着相当自信,只要朝廷能支持他,他相信凭自己新军的战斗力反击辽东把握极大,一旦能平定辽东,这可是不世之功啊!当武将的谁心中没有封狼居胥的梦想?
可偏偏皇帝根本就没让新军去辽东的打算,非但如此还把吴襄从辽东弄了回来,让祖大寿和吴三桂掌控辽军,继续保持封锁的姿态和大清对峙。这种做法让王晋武疑惑不解,他一直心里想问朱慎锥为何要这样安排,可一直没找到机会,原本今天入宫他还打算问这件事呢,可没想自己还没问出口就听到了朱慎锥让他入阁的消息。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陛下,不是臣不愿意,臣这身份入阁恐怕不便呀。”王晋武打心里不想入阁,他苦笑道:“臣是武人并非文臣,我朝以武人入阁还未有惯例。而且臣同陛下有亲,算起来也是外戚,一旦入阁这朝野上下的唾沫星子……。”
不等他话说完,朱慎锥就笑道:“自内阁建立初始的确没有武将入阁的先例,但惯例不就是用来打破的么?我朝初立时,武将为臣可没文贵武贱的说法,当年太祖让开平王当右丞相,后用中山王接任,武将为文职并非没有先例。”
“何况内阁初立,其职权仅为皇帝参议,协助皇帝处置政务罢了,哪里有现在的职权?既然如此,朕让你入阁又有何不可?至于外戚一说,更不必顾虑,你又不是徐宪成,你只是朕的表弟,如这也算是外戚,那么满朝文武中真论起来同朕有亲者不计其数,朕哪里还有人可用?”
“这……。”王晋武哑口无言,朱慎锥的话也有道理,常遇春、徐达都当过右丞相,丞相之职是文臣之首,右丞相的职权真要论起来可比内阁首辅还大呢,武将既然能做到这个职位,那么当区区一个阁老又算得了什么?
而且内阁本就是皇帝的秘书处,之后才渐渐成为中枢,而且如今内阁依旧保留着原本秘书职权,内阁不是六部,阁老是由皇帝亲自任命的,不必通过朝廷,所以皇帝完全可以想让谁进内阁就能让谁进,这丝毫挑不出毛病。
至于最后外戚一说,大明开国两百多年,朱家子弟开叶散不计其数,结亲者就更多了。朝廷中许多官员或多或少都和朱家有姻亲,如果这样算大家都是外戚,而且王晋武仅仅是皇帝的表弟,这个身份比徐宪成有所不同,皇帝要让他入阁,这并不是什么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