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精变

关灯
护眼
章二十五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话至一半,秦呈军心内忽的一明,暗自恐道:半年前朝廷大败西戎,已是丢尽大梁脸面,如今南郡数败,虽已有了些风声,然在百姓中却未传开,若是圣上在此刻大举任命,必惹得流言四起,难稳民心。而仲亭虽受人举荐,然履历平平,贸然重用也易受诸将猜疑......唯有将其暗调南郡,往后倘能立功,也可堵上悠悠众口。

他思及此处,不免长叹一声:不想我大梁有朝一日竟需以密信举贤,看来朝中果已无人可用。

孙良志见他神色如此,心知此番传话已有成效,临走前便又提点了一句:“仲亭是聪明人,见过此信必然明白,反是你这长辈谨慎太过,我反怕你误了仲亭仕途......呈军啊,如今南郡兵马皆由太子把控,东西大营又叫梁王攥在手心,你想想看......这需要用人之处,又岂止在讨贼一事上?”

听他言及党争,秦呈军面色一变,正欲岔开话题,哪料这老狐狸又低声接道:“凭仲亭的本事,若能在南郡立稳脚跟,假以时日必为太子心腹,往后若能赚个从龙之功......”

孙良志抿唇一笑,言尽于此。

秦呈军额上冷汗未干,听罢此言,一颗心又跳到了嗓子眼,他毕恭毕敬地送孙良志出了府门,见其轿辇渐行渐远,直至在夜色中瞧不真切,才长叹口气,转身回了主屋。

而另一侧,萧镇却并非如秦呈军所言在母亲房中服侍,反是早已等在前厅内,一见秦呈军便敬道:“有劳秦叔了。”

“果如仲亭所言,官爷深夜来访,确为举贤之事。”

秦呈军说着又将那密信递过,叹道:“仲亭辞行在前,此信送来在后,想是仲亭早知有人举荐,才会在你娘面前说那番话。”

萧镇并未否认,接过信件也只翻看两眼,继而又答道:“秦叔,此行路途遥遥,孩儿亦不知几时才可返回故里。母亲她......还望秦叔多加照看。”

秦呈军面有动容,已显老态的面庞微微颤动,良久后才轻轻颔首:“自家人,何必这般客气。”

“多谢秦叔,时辰不早,孩儿便先行告辞了。”

秦呈军缓缓摆了摆手:“去罢、去罢,这几日若得空闲,再同你娘说说话......”

——

自漳邺至南郡,虽有潮江相隔,一路上又是关山重重,然萧镇决心已下,不出十日光景便已将诸多事务尽做打点。只是杂事易办,唯有在向傅小姐辞行一事上多费了他几番心思,萧镇虽也能觉出傅小姐待自己多有情愫,然他二人毕竟交情浅薄,他也只当此情泛泛,不足惹得小姐牵肠挂肚。

却不料辞行之日,傅小姐听闻他将去南郡,竟是哀恸异常,一时也顾不上自己的身份,反朝他垂泪问道:“萧大人要去南郡,却是最后才告知于我,莫不是心内早存厌弃之情,借此而与我决绝?”

萧镇瞧她悲色,恭敬答道:“承蒙小姐厚爱,然萧镇志不在此,不敢再留府上空拿薪俸。至于南行一事,也是近来才定,非是萧镇故意隐瞒。”

傅希音却是不信,咬唇低泣道:“你说来句句有理,只欺我不知实情,可父亲已同我传信,言明有意将我许你......你、你又为何不允?”

萧镇闻言却是皱眉不言,他见傅希音满面泪痕,心中厌道:那傅崇竟这般狠心,以婚事为诈便罢,竟真叫爱女知晓此事,分明是留其作饵,我若真应了这门婚事,只怕往后处处掣肘、难以脱身。

思及此处,萧镇面上愈冷,也不顾傅希音含泪挽留,只抱拳一敬,便顾自离去。

“萧郎——你于我......真当这般无情吗?”

萧镇足步未停,只在听得傅希音呼唤时微微一顿,暗自纳闷道:昔日留在傅府时,远远望其一眼便觉心喜快活,可如今听她哀唤,我为何毫无所动?难道......我果真这般无情?

心念至此,他又暗自驳道:古今成大事者,又有哪个肯囿于小情小爱?今番离去,乃是为图大业,岂可因私情而误大事?至于姻缘一事,全由天定,我又何必多想?

此番想罢,萧镇心内稍缓,竟觉轻松不少。

一转眼便是启程之日。

萧镇因有皇帝密信,一路南下皆可宿于馆驿,倒省了不少麻烦,也正因此,他走时也只一人一骑,背上也仅一个包裹。

“秦叔、娘,不必再送了。”

杨妙因双目通红,握着独子的手言道:“娘有你秦叔相伴,你不必挂心,反是仲亭独身在外,切莫忧思。若奉事难办,也需以自身为重,再有力所不及之事,三思不成,不若辞官回家,万不要一人独捱。”

“母亲之言,孩儿谨记在心。”

萧镇心内感动,然此行既定,离别之言多说也无用,反更惹母亲牵肠,因而他只简作回话,便欲跨马而去。

“......仲亭且慢!”

“母亲还有何要事?”萧镇勒马问道。

杨妙因匆匆走上前,好似忽而记起了甚么要事,再三叮嘱道:“娘听人说过,南郡百姓多崇佛,想来庙宇也较咱们这儿多。仲亭还需记得娘说过的话,过庙不入、遇佛不拜,切记、切记!”

听得母亲说起这桩事儿,萧镇脑中倏然闪过几道模糊景象......夜色已深,眼前好似有一座破庙,自己站在庙前,身畔还有一人紧紧攥着他的衣袖。

......然他再欲细想,却又甚么都记不真切。萧镇心觉古怪,然回想片刻,仍不记得自己曾去过这种地方,为叫母亲放心,他便又回道:“孩儿自幼便不崇佛,也谨遵母亲叮嘱,从未入庙参拜。从前如此,往后亦是如此,母亲不必担忧。”

杨妙因这才松了口气,强忍着不舍朝孩儿挥了挥手。萧镇回望一眼,便策马南去。

南郊草木繁密,一路上甚是难行,萧镇驱马行了近一个时辰,才赶至潮江畔。然甫一至此,萧镇便觉不对,他勒马而下,走近码头浮桥旁一看,更是疑虑骤起——潮江本是南北往来之要津,虽因军务之故,近来多有官府把控,然往来商船仍有许多,怎么今日竟不见一舟一渡?

萧镇心中生疑,又至浮桥边远眺,忽见平静江面上渐起白雾,蒙蒙雾气之中,有一小舟逐波而来。

说是小舟,其实也只较竹筏稍大些许,好在船身有乌蓬盖顶,到底体面不少。待小舟行得近些,萧镇才发现船尾坐了位白发渔翁,老翁背对着他盘腿而坐,手中还握着一柄竹竿,正是闲情垂钓之态。

“老翁好兴致。”萧镇见之惊奇,待那小舟泊至浮桥侧,便上前问道,“古有姜太公直钩钓鱼,讲的是愿者上钩。今又见老翁逆水垂钓,莫非其中又有甚么大智慧?”

然这老翁好似未听得他说话一般,仍旧是一动不动。萧镇便又上前数步,细细端详一番,只见这老翁面容安详、双目紧闭,如同熟睡一般,只是握着竹竿的手却又纹丝不动。

萧镇见状心有讶然,只当其是世外高人,便也不多打搅,又在码头另寻了一地等候。他站在江岸回望漳邺县城,却只见层山、难觅故居,不由轻叹一声,口中低喃道:“长亭门外山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客官引词却是不对。”

萧镇眉心微皱,循声望去,见那独钓老翁一面收起鱼竿,一面悠悠说道:“你心中并无愁绪,又何必强起愁情?却是乱引了古人词句。”

“不想老翁还精通诗词?”萧镇挑眉问道,“若依老翁之言,此情此景,在下该引何句为佳?”

老翁闻言放声大笑,将那刚钓上的鱼儿抛回水中,后才回身打量一番,笑答:“我见客官雄姿英发、器宇轩昂,分明是大业将图,要依老身言来,正正是: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萧镇眸光一动,却驳曰:“如此豪言,实不敢当,若要引前人名言,在下倒更倾心此二句——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此言一罢,二人相视大笑,萧镇又指着老翁的船问道:“老伯,在下欲渡江南行,可否借此舟一渡?”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壮壮表哥变成我的母狗 【快/穿】强占人/妻 弱A的新债主他犯疯病了 花式玩弄漂亮炮灰【快穿np】 恶人劫 催眠控制 [总攻]炮灰渣攻不想做万人迷 腿快张开(双肉合集) 催眠客栈 沦为公妓的清纯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