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火箭点火成功,继续爬升!”
“主推火箭调整方向,重回大气层燃烧,预定在南太平洋坠落!”
这个时候,二级火箭以及上头搭载的天宫三号核心舱,距离地面已经非常高了。
这个时候,二级火箭上的真空发动机喷出来的尾流,和一级火箭上搭载的大气层发动机喷出来的尾焰是有明显不同的,因为真空发动机的喷口直径更大一些。
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就是大气层密度,在大气层内空气密度非常高,有大气压的存在,所以会压缩火箭发动机喷出来的尾焰。
而在高空中,因为空气非常稀薄,没有足够的大气压来压缩火箭发动机的尾焰。
空气密度直接导致了火箭设计中,需要为一级火箭和二级火箭乃至三级火箭选用不同种类的火箭发动机。
所以,看新闻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火箭发动机有常规火箭发动机以及真空版火箭发动机的区分。
随着二级火箭的真空板发动机点火,继续把已经有一万多公里时速的火箭继续加速,然后不断的爬升,前往预定的空间站的近地轨道……距离地面四百公里左右。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二级火箭持续工作了数百米秒,暂停了火箭发动机的工作,火箭进入了一段滑行阶段,以调整角度和航向,并节省燃料。
数百秒后,二级火箭上的真空发动机第二次点火,继续推动火箭爬升。
二级火箭上的真空发动机,继续工作了数百秒后,燃料接近耗尽。
此时,指挥中心里传来声音:“二级火箭发动机关闭!”
“关闭成功,火箭和空间站展开分离程序!”
“三、二、一,分离成功!”
分离后,二级火箭会利用最后一点剩余的燃料调整航向和角度,充入大气层,然后在大气层里进行燃烧,剩下的极少数残骸则是会掉入广阔无人的南太平洋。
但是,显然,已经没人关心已经完成了使命的二级火箭的命运了,所有人都关注着天宫三号核心舱。
此时,发射中心的诸多技术人员们仔细分析诸多数据后,指挥中心的负责人终于朗声到:“我宣布,天宫三号核心舱,成功入轨!”
“天宫三号核心舱智能系统正在进行自检!”
“系统自检完成,天宫三号核心舱各子系统功能完好,姿态良好,速度以及高度达到预期!”
“系统正在按照计划展开太阳能面板,空间站内置电力推进系统正在持续调整空间站姿态。”
历时约十分钟,重达六十吨的天宫三号核心舱终于成功入轨。
这个消息很快也被公布了出来。
“天宫三号核心舱,已经成功入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天宫三号核心舱,将会按照预定计划展开各项测试以及科学实验!”
同时宣布的还有其他一些消息,包括后续计划。
这也引来了大量媒体的实时报道。
“航天机构宣布,半个月后,第一艘货运飞船将会发射升空并和空间站对接。”
“一个月后,载人飞船也会发射升空并和空间站进行对接!”
“三个月后,空间站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宫四号实验舱,将会继续由六号重型火箭发射升空并和天宫三号实验舱进行对接!”
“半年后,天宫五号实验舱将会发射并对接,届时,天宫空间站将会达到初步完成体,由三个核心舱室所组成,空间站净重一百八十吨,可以同时支持十名宇航员常驻!”
“南门航天公司正式宣布,公司已经获得为天宫空间站运输补给物资的任务订单,未来五年内,将会使用公司旗下的青龙货运飞船,采用五号火箭进行发射,为天宫空间站提供运输各类补给物资!”
“据悉,南门航天公司为空间站提供的货物运输价格,远低于国际空间站的物资补给价格,业内专家分析,利用南门航天公司的重复火箭技术所带来的巨大低成本优势,我国向天宫空间站的货物运输成本,仅有国际空间站货物成本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南门航天公司正式公布下一代航天飞机‘白龙航天飞机’,据悉,白龙航天飞机乃是集现代诸多科技技术的全新一代的航天飞机,运输成本更低,安全性更好。”
随着天宫三号核心舱的成功发射,一瞬间里,各大媒体里就多出来了一大堆各种各样的航天相关的消息。
其中作为承担了空间站三大核心舱发射任务以及后续货运补给飞船任务的南门航天公司,再一次成为了全球瞩目的航天企业。
国内很多人,在当天的下午以及晚上的时间,都刷到了天宫三号核心舱以及其他相关的航天消息。
跳动视频这种短视频平台上,到处都是天宫三号核心舱发射的视频。
而在海外也同样如此……
业内方面,美国的nasa在官网上,发表了祝贺词:祝贺华夏成功将空间站送上太空,我们期待着未来的更多太空探索!
太空探索公司的老板马斯克,在社交网站上发推文:祝贺南门航天的再一次成功,他们拥有非常好的火箭专家团队!
欧洲以及日韩,甚至就连印度的相关航天机构,都是陆续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祝贺……在太空探索方面,其实各国里的航天机构在表面上做的其实都还行,平日里都是你祝贺我,我祝贺你。
毕竟太空探索在很多时候,代表的是人类整体,而不仅仅是某个国家。
而玩太空探索的,大多也是理想主义者居多,学术氛围更浓厚一些。
就比如徐申学自己吧,他那么多钱,费那么大劲搞航天,可不是为了赚钱……这玩意根本不赚钱,反而还得倒贴进去不少。
哪怕南门航天公司,目前是去全球第一大商业航天公司,每年营收也有个几十亿美元,但是徐申学每年都得补贴不少钱进去。
只不过补贴的方式并不是以往那样直接砸钱,而是通过智云卫星那边的卫星网络建设,给予南门航天发射订单来给予间接补贴!
智云集团旗下的智云卫星,之所以三天两头往天上打一大堆的各种卫星,甚至还展开卫星互联网业务,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给南门航天公司持续输血。
不然光靠外部订单的话,南门航天的营收会更惨,亏损会更大。
而徐申学这种持续砸钱的方式,也是航天机构支持徐申学搞航天的原因之一,不仅仅给政策,人家还给各种技术支持,人才支持呢……为啥?借鸡生蛋啊!
一大群国内的航天专家们纷纷跑到南门航天里工作,外人可能以为他们奔着南门航天的高工资来的?
但实际上不是,他们都是带着各种研发任务来的……跳槽是假,借鸡生蛋才是真的。
他们一入职呢,就纷纷放开自我,开始各种折腾。
以往因为太钱不敢搞,或者搞不了的各种项目现在也敢放开手脚去搞了。
反正有徐首富买单,放心大胆的搞研发!
再说了,徐首富的钱,那是不白不……
至于说搞出来的成果专利都是属于南门航天的,那也不打紧啊,反正都是国内的航天公司是高度一体化的,分你我其实没啥用。
别看南门航天是个商业航天公司,是徐申学的产业,但实际上航天机构依旧持有南门航天百分之四十多的股份呢。
要不然,南门航天公司,岂能承担空间站的发射任务以及后续货运任务?
很多外国的人都说,南门航天公司,说是商业航天呢,但实际上就是华夏航天机构里推出来的一个白手套……里头的诸多技术专家们翻一番履历,清一色的航天机构旗下的企业或研究机构出身。
这也算是事实……南门航天里的很多技术专家们基本都是从航天机构旗下的各研究研究,企业里过来的。
要不然,也没其他地方可以找到这么多航天领域里的专家啊!
南门航天公司的出现,就是人家看徐申学能折腾,以往战绩又非常凶猛,干啥啥成功……同时还有钱,并且愿意把钱砸在航天这个没啥收益的天坑里。
说白了,徐申学的这种做法,其实和直接捐几百亿给航天事业也没啥区别……这种情况下,自然得支持一二。
所以,南门航天公司才能获得相关的批准,然后探索商业航天领域,并做出来了诸多的成绩,顺带也刺激了一波国内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
最近几年,也陆续有其他资本投资的商业航天公司成立,以研发重复火箭或其他航天技术呢,只不过大多技术还比较原始,暂时都没能获得比较大的成功。
倒是有不少创业企业,通过研发航天行业里的一些子系统,零部件等方式进入南门航天的供应链,然后获得创业成功。
南门航天的成功,不仅仅是自身的成功,更带动了整个国内的航天产业链高速发展,而这又进一步推动了南门航天的技术快速进步。
对此,徐申学是感到很欣慰的。
持续多年的投入,今天算是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布局,后头就是按部就班持续的投入资源,然后等待开结果了。
他很期待未来能够去火星旅个游,看看火星上的景色。
天宫三号核心舱的成功发射,以及持续的一大堆航天相关的消息,充斥着最近一周的各新闻平台。
而徐申学本人,则是在发射成功后就没有太多关注了,而是陪着家人继续在琼州岛的海边度假村里度假。
发射成功一周后,徐申学这才带着家人乘坐专机返回深城,开启新一轮的工作。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徐申学将会持续专注于s17系列手机的量产备货以及后续的发布会,上市工作。
虽然其他各种黑科技都很好,然而真正能够为智云集团,乃至整个徐申学产业链里带来巨大营收和利润的,依旧是s系列手机。
一款年营收突破两千亿美元,能够为智云集团带来数百亿美元净利润,同时强行带动国内一整个智能终端产业链,甚至半导体产业链的超级工业产品。
鉴于s系列手机的重要性,徐申学每年这个时候都会高度关注s系列手机的相关情况。
当然,高度关注s系列手机是一回事,也不代表徐申学不干其他事了。
在正式召开s17手机的发布会之前,徐申学还准备在七月初的时候,举办一场专场发布会,用于对外发布价格低至十五万元的入门级机器人,以及高端机器人的新型号。
试图通过降低机器人的讲价格,用来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门槛,进一步扩充机器人的销量,进而带动整个机器人产业链的发展。
但是这一次的发布会并不是智云集团的专属发布会,不仅仅发布机器人产品,还会加入小疆科技的大型无人机x14项目一起进行发布。
徐申学将会在这一场发布会上,向世人介绍全新的ai无人机和ai机器人的组合模式以及带来的生活、生产上的巨大变化。
他不仅仅要向世人宣布,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且不可阻挡。
更要向世人宣布,低空经济的时代也到了,同样不可阻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