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关灯
护眼
第408章 汇报和经济调整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此外,何院士也知道,人工智能研究院里正在研究使用量子计算机来进行人工智能的训练以及部署,听说进展比较顺利。

软件领域里的持续进步,再加上超导量子计算机技术的巨大突破……那么未来何院士觉得甚至有可能看到人工智能领域里的算力提升百倍甚至千倍。

到时候会发生什么,那简直不敢想象!

此外,超导材料在国防领域里也有巨大的应用!

诸多种种的超导材料应用,最后将会带来整个基于电力而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的巨大变化……但凡是用电的行当,最后都有可能被mk334材料所影响。

只是直接还是间接的问题而已。

所以mmk34材料要商用的话,就会导致一连串的事情出现,好处肯定非常多,但是阵痛也会非常剧烈。

颠覆行业的新技术出现后,是会带来阵痛的。

而这种阵痛,依靠智云集团自己的实力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必须要有一个整体的统筹方案来。

毕竟这涉及到的是众多产业的产业升级,可不能乱来,不然阵痛期会导致一定的混乱的。

经济这种东西,玩起来很复杂的,并不是说什么好东西出现了就一定会导致好现象……有时候也会导致动荡。

人工智能领域就是如此,很多领域里以智云集团的实力,不是不能用人工智能来解决,但是不能乱来啊……不然导致大量失业怎么办?

比如很多工厂里使用的工业机器人,以目前智云集团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实力,其实也可以做出来一些很便宜,用来取代大量低端重复劳动力的工业机器人。

但是智云集团可没这么搞……因为这会导致大量的低端重复劳动力的失业。

所以智云集团只做高端的工业机器人,让国内企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里使用这些工业机器人得不偿失,但是国外部分人力成本更高的国家里,他们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采购使用这些工业机器人,比雇佣他们当地的工人成本更低,有利可图。

至于国外的工人是否失业,这就和智云没啥关系了。

还有什么无人出租车行业这些,智云集团以及海蓝汽车也没搞……要说技术的话,其实目前海蓝汽车里的自动驾驶功能,完全可以用于常规的无人出租车了,但是海蓝汽车愣是不搞。

原因很简单……传统出租车以及现在的网约车行业,养活了几千万人口呢,哪能随便来啊。

徐申学认为无人出租车,未来肯定要搞的,但不是现在……

相反,徐申学更鼓励网约车行业采用电动车,而不是什么无人车……采用电动车,运营成本更低,能够给网约车司机更多的收入,同时还能大幅度刺激国内电动车行业的发展。

毕竟不是什么国内电动车企业,都能和海蓝汽车一样,直接玩中高端智能电动车的,国内的诸多电动车企业目前的核心市场,并不是私家车领域,而是进行商业运营的出租车、网约车市场。

行业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环扣一环,不能瞎来的。

徐申学对此也是非常的谨慎。

而到了mmk34常温常压超导材料这一块,徐申学就更加谨慎了!

这也是他来做汇报的主要原因。

mmk34材料,那必然是人类科学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研发成果,至少是之一!

但是具体怎么用才能够带来更大的好处,避免出现大规模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仔细斟酌了。

一天的汇报后,徐申学这才结束了行程,然后带着何院士、于博士等人离开,到了酒店下榻。

休息一晚后,徐申学又跑去开会去了。

整个会议持续了三天之久。

这三天里,于博士也跟着去,主要是开始进行mmk34材料的各种介绍,而后续的一些具体事务就和他关系不大了……都是涉及一些宏观经济上的东西,他也没办法参与,只能提供一些mmk34材料的技术上的资料。

不过于博士也是在这三天里,见到了诸多国内久负盛名的学者。

都是从各地大老远专门跑过来开会的。

有的是其他科技行业里的科技大佬,院士之类的就有不少。

还有的则是一些经济领域里的大佬级别的学者……不是那些三天两头在网络上公开发表各种经济言论的学者,这些人其实都上不了台面。

真正能上得了台面,为经济出谋划策,充当智囊角色的经济、工业领域的大佬们,其实一般都不会公开发表什么言论。

甚至,普通人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

换句话说,人们在网络上所能看到各种大放厥词的所谓专家,他其实不是专家,参与不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决策。

而这三天里,于泰和就看见了一堆能参与到经济决策里的顶级专家……

这三天里看见过的各种顶级专家,比他听过的都多,也算是开眼了。

三天后,徐申学这才带着于博士等人乘坐专机返回,随着他们一起过去的还有另外一家民航包机,上头有着一百多号各种技术专家。

两架公务机和一家民航包机降落到广城机场后,又直奔广城智云科技园去,徐申学在这里又停留了一天,亲自安排了诸多琐事后,这才暂停了这边的事务,然后返回深城。

过去三天里,徐申学也是少有的进行了高强度的工作,各种会议开了不少,其中涉及到的东西,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现在不能公开的……因为那涉及到了未来数年的宏观经济决策。

这种东西,哪能公布出去啊……但凡透露一些消息,立马就会引起股市动荡甚至部分产业的动荡。

整个计划的推动,是需要一步一步的来进行宏观调控,提前准备好诸多的政策进行引导。

这样等到明年,智云集团正式对外公布重量级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投入商用的时候,才能够避免剧烈动荡。

而等到后面或者大后年,mmk34材料进行大规模工业量产并应用的时候,才能够避免产业动荡!

那个时候,国内的诸多相关产业链就会惊喜的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当中,已经完成了对超导时代的提前准备,可以很好的无缝衔接,直接跨入到超导时代。

还是以人们相对熟悉的医疗设备mri为例子,按照预定规划,后续两年里,将会引导国内的几家mri设备的厂商进行积极的技术升级。

以便在未来使用mmk34材料取代现有的传统超导材料,同时搭配研发出来更先进的mri设备……进而不单单夺取国内mri设备市场,更要做到全面出口,攻占海外市场。

其他行业也差不多,国内会陆续发布一些扶持超导材料相关的政策,引导企业主动进行技术升级,转型。

当然……这个时候,人们兴许会认为要推动超导行业的发展,引导资金投入,争取研发出来真正的常温超导材料……就和以前以及现在扶持电动车行业发展,扶持半导体设计以及制造行业发展一样。

人们对此往往深信不疑,因为这种模式其实都是模板套路,而且非常有效。

大概模式都是这样的,先看看什么产业具有战略作用,如果认定该产业具有战略作用,那么就进行扶持,各种政策,资金密集进入,然后扶持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扩大生产。

然后逐步抢占国内市场,进入百齐放时代,这个过程里,国外企业会迅速丢失国内市场。

等到国内企业抢占了国内市场后,又会出手进行整顿,同时因为行业竞争的关系,出现大鱼吃小鱼的过程,进而完成一个行业的整顿,培养出来了若干大型龙头企业,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

然后就推动这几个大型龙头企业出海进行竞争,依靠供应链优势,把海外企业直接干趴下,进而抢占全球市场。

这一套模式每一次用都效果极好。

所以,人们很大概率也会认为超导行业的扶持,也是属于这一种。

但应该没几个人会猜出来,常温常压的超导材料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产业界进行技术升级、调整然后大规模应用了。

这一次的产业升级,扶持是和以往的产业升级/扶持都不一样!

并不是为了国际竞争这些,而是为了避免国内自己的诸多行业出现混乱!

国外企业的死活不用操心,但是自家里的企业死活,总得操心啊!

要不然,智云集团傻乎乎的直接把mmk34材料推出来大规模商用,密集冲向市场……国内的很多企业都得成片成片的死。

那事情可就大条了!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美剧之灭罪黑名单 尸曰:始皇饶命 戎星者之誓:末日屏息 从吞噬开始穿行诸天 叶藏宰,但是名柯 向量 巫师即强权 东京:邪神大人不想当顶流 老夫少妻的巅峰对诀 感恩波澜不惊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