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关灯
护眼
第59章 京都来客(捉)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故土难离,镖局又多是武师,聚集的人数多了,朝廷当土匪剿杀,他们连冤都不能喊。

京都镖局是直属江承海的财产,不是南地那种挂名分舵,另有许多细枝末节的东西,涉及到银钱,他们只能不顾麻烦的,一条条确认。

另一封信,是给谢星珩的,是镖局近段时间打听到的消息,郭先生亲笔写的。

不重要的在前面,他扫一眼,就能过。

比如赵铭,中秋那天挨打过后,他被顾慎行和许行之送去了医馆。

后来不敢再住江家宅院,灰溜溜回来,收拾了东西,另找住处残喘数日,出了成绩想返乡,却没银子,街头摆摊卖字,又找辛苦活干,处处受挫。正绝境中,被江万川找到了。

赵铭现在的夏元仪陪嫁的铺面里打杂。

不知道江老三一家留着他想做什么。

还有江老三去了太监府,出来就吐。

谢星珩对这条消息很好奇,他详细问何镖头。

何镖头说:“他先去了衙门,又去了太监家,估计是想拿回断亲书。”

他拿不回来。

还被喂了一碗汤圆?

谢星珩心里琢磨着,对江致宁刷新印象。

过后简要提及了江致微。

江致微处于禁足阶段,他们在府上还有几个边缘小厮被买通,问出来的消息很浅,只说每天在家读书。

后面重要的部分,谢星珩正了神色,看得仔细认真。

信寄出来时,京城百姓已经知道圣上要祭天的消息。祭天祈福,以慰臣民。

日子没定,推锅给钦天监,说他们正在观星掐算。

他们也感觉京城的人变多了。

正常来说,科举考试结束以后,会有大批秀才返乡。取中人数有限,落榜者返乡。

直到春试之前,都陆续有举人上京。全国各地的举人,或是赶在天气没到最冷的时节,或是等到年后出发。

这些人不会很多,是会多个方向,陆陆续续进城。

现在涌入京都的人,只有少数人有文气。

京都镖局的镖师是精选,手里都沾过血,对此敏感。他们认为,来的都是兵。

人数比明面上看见的还要多,因为城内粮食销售量猛涨,好几个米铺都顺势涨价了。

冬天粮价上涨,很多百姓都很不满。

这两件事后,是各处暗线递来的消息。汇总出来,没大差别。

只码头的老孙,给了一个信息。好几船铁器偷渡进京了。

铁器。

说得真委婉。

这不就是刀兵吗。

刀兵将起,能避则避。

谢星珩皱眉,仔仔细细把信件再看一遍,然后传阅。

一家都看完后,他折两折,送去炉子里烧了。

何镖头最后才说上次掩护的伤亡情况。

死了五个,伤了八个,有两个落了残疾。

室内一片寂静,只有炉火时不时炸响一声。

何书文说:“都已抚恤过,我们处理完后事才来丰州的。”

这次伤亡太重,镖局关门,反对的声音才小。

江承海早做过打算,一起出生入死的人,都算自家兄弟,这么多年相处下来,少有狼心狗肺的人,他分银子从不计较。

这回关门,也要给兄弟们一个交代。

丰州老家都要苟着过日子,京都是天子脚下,更不能狂。

趁伤亡惨重时,他们退居种地去。

榨油太显眼了,他们做豆制品。

另外还能搭着种红薯、花生。

江承海叫谢星珩说。

纯农产品,没有一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赶着市场空缺时,能挣小钱,不能大富。

再加以转化,让农产品换一种形式出现在大众眼前,提提价,同样不能大富,至少温饱有余,可以攒下钱。

要大富,得等风波平息,他们再打通销路。

镖师们再重操旧业,当护卫队,或走水路,或走陆路,把商品销往各地。

饼子盘大了,才能卖出大价钱。

种地不能杂,农庄各条产业链的循环模式,暂时不适合出现在京城。

那里贵人太多,随便来个谁,就能夺财杀人,倒打一耙。

卖豆制品没事,种花生没问题。

花生要用肥料,先看看产能,后期转榨花生油。油渣出来,再配上养殖。

红薯是目前的重点项目,尝试做红薯粉。

古代缺粮食,粮价又贱。农产品多数保质期短,到了收获的季节,低价不卖,农户没别的路子,就都砸手里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吃瓜吃到自己死讯 沉鱼记 大小姐的偷心保镖(风月不知恨原著小说) 一生悬命(命悬一生原著小说) 退婚后被大佬亲哭了(风月无边原著小说) 西岸森林 康熙家的外室不好当 大唐二愣子 网游:幸运的掉级专家 网游:从听懂野怪聊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