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田地养活百姓或许够了,但是很难交上赋税,在我看来今年应该免除赋税,包括口钱,算赋,田税……这样百姓不用官府继续救济,靠着收成就能从今年的秋收,撑到明年秋收,因为新式农具效果极佳,或许不用等到三年,两年就能看到回报!”李文侯听到这里,他也是非常高兴,看着李耀笑着说道:
“这都是阿耀的功劳,是他带着工匠改出新式农具,相比较直辕犁,曲辕犁确实是更加好用,至于免除各种赋税……”
李文侯很是犹豫,但是将赋税收上来,还是需要用来救济百姓,比起这麻烦的过程,不如直接免除赋税,于是他点头同意:
“你看着办吧,不要影响我练兵的粮食!”
赵贤眼中满是赞许,对于自己妹夫能有这份决断,他是感到很高兴的,毕竟现在他们两家已经都在一条船上,想要下船都不可能。
随后他便说道:
“我们金城百姓,又开垦出了八万亩田地,养活五千兵马,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那些迁过来的百姓,虽然可以免除赋税,但是不能免除徭役,他们住的房屋,还是需要自己修的,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我想征发百姓修建房屋,这么大规模的徭役,必须要有伱的首肯!”
与此同时,李耀也在旁边听着,他是感到颇为庆幸,自家舅父很有能力。
有了舅父处理政务,他们父子只是练了练兵,四十八万亩的田地就已经被开垦出来,并且已经准备征发徭役,建造房屋。
不过这应该不能算是服徭役,古代徭役都是义务,需要百姓自带粮食。
现在这些百姓全靠官府救济,虽然名为徭役,其实更像以工代赈,完全就是灵活变通而来。
这个时候,李文侯摆了摆手,他以为是什么大事,没有想到只是徭役,于是他再次点头答应:
“你看着办吧,反正郡里的情况你最清楚,怎么能尽快安顿百姓,让他们交上赋税,抽出壮丁,这些事情我都交给你去做了。”
赵贤也不推辞,再加上李文侯对他如此信任,他也是准备要大干一场,随后郑重拱手说道:
“府君如此信任,那我必定竭尽全力,让这些百姓尽快成为助力,而非累赘!”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李耀突然开口说道:
“阿父,舅父,现在修的房屋,除了要给百姓遮风挡雨,最好还要能让他们度过寒冬,我们金城可是相当苦寒,若是冬衣无法准备充足,就只能靠房屋来保暖了!”
此话一出,李文侯,赵贤两人都是看向李耀,赵贤皱眉说道:
“阿耀,想给每位百姓准备冬衣,这确实是不可能的,不过要说以房屋来保暖,你有什么办法?”
李耀看看阿父,再看看舅父,旋即便说出了他自己的办法:
“普通百姓和我等并不同,他们可不需要大的宅院,只需要很小的一座房屋,就可以称之为家,如此我就有了一个想法,将灶和榻直接连在一起,这煮饭时就可以用火焰烧热床榻,这床榻便不能是木制,必须要以砖石堆砌,如此才能承受高温,这样百姓即便没有足够冬衣,也能安稳的度过寒冬……”
“只是这个想法尚且还不成熟,需要反复进行改良,才能完善其中结构!”
李文侯皱眉问道:
“阿耀,那你的意思是?”
李耀拱手郑重说道:
“阿父,我暂时不能在军营了,我想回去进行改良,完善这个灶榻结构,或许将来还能惠及全郡百姓,让他们不再受寒冬之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