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大夫,这所谓的国家藩卫,不说刘虞,单说刘焉,就在关东动乱之际,刘焉不思报国,派遣张鲁,张修,带兵攻杀汉中太守苏固,近乎断绝关中与益州的联系,如此行为,作何解释?此次调二人回京任职,也是为了他们考虑,千万不可一错再错!”说到这里,李耀看着种邵说道:
“既然如此,不如种大夫担任使者,前去益州,呵斥刘焉,让他交出张鲁,张修,这两个人杀死汉中太守苏固,不可轻饶,只要刘焉能够交出二人,那就继续担任益州牧,若是不愿交出二人,那刘焉身为宗室,公然反叛朝廷,我必亲率大军讨之!”
种邵脸上阴晴不定,最后下定决心,大声说道:
“臣愿前往益州,必定讨来凶手张鲁,张修,以正国法,以正朝纲!”
但是在他心中,却是想着:
“等我前往益州,就与君郎谋划北伐,有益州之精兵,再挑唆徐荣,李傕等人背叛李耀,里应外合,未必不能杀死李耀,夺回天子,如此有我等忠臣辅佐,同时联络关东义士,大汉兴复有望!”
而在此时,李耀看着种邵,心中同样也在冷笑:
“刘焉不是什么忠臣,这个种邵肯定回不来了,杀死天子使者,这与谋反无异,我再率领大军,先取汉中,后夺益州,有了汉中,益州,粮草供应也就稳了!”
两人都是各怀心思,定下种邵出使益州之后,李耀又定下了侍中马宇出使幽州。
虽然李耀并不可能现在就去攻打幽州,但是把刘虞弄回来,没有刘虞掣肘,公孙瓒就不会败亡的那么快,袁绍想要占据青幽并冀,也就没有那么容易。
说到并州,不能拱手让给袁绍,李耀也想将其占据,不过现在自己身边有谁能够担此大任?
等到这次散朝,就在两天时间之内,所有使者队伍都是先后出发,朝廷里面直接空荡了一大片,再也没有唧唧歪歪,没人领头,也就没人揪着丈量土地不放。
李耀耳边清净不少,这个时候李儒主动前来献计:
“将军,如今朝中老臣大半去了关东,将军正好提拔一些新人,而且卫将军,虽然不如大将军,车骑将军尊贵,但也有着开府之权,将军可以招揽人才,征辟一些世家子弟……”
“那些老臣年纪大了,都见不得朝廷没落,天子受辱,但是年轻人没有这种感受,他们都能成为将军助力,新人换旧人,朝廷才能焕然一新,真正被将军所掌控!”
李耀大为惊喜,一是惊喜李儒主动献计,二是惊喜李儒这个计策。
李儒说的很对,现在这些群臣,全都自认汉臣,与其收服他们,不如提拔更多的年轻人,他们年轻,有活力,有冲劲,而且自己对于他们有着提拔之恩,他们对于自己也会更加忠诚。
对此李耀做了三个准备:
一是通传周边郡县,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寒门子弟,只要有着真才实学,自己就会重用;
二是写信告诉赵贤,让自己的这位舅父,挑选更多凉州士人送来长安;
三是查阅朝廷档案,朝廷那些郎中,侍中,侍郎,议郎……还有没有比较知名的人物。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李耀还真找到一个,荀攸!
原本荀攸担任侍郎,后来因为涉嫌刺杀董卓入狱,王允杀死董卓之后,荀攸就被放了出来。
但是没有过去多久,李耀直接就起兵了,因此荀攸也就只能继续留在长安之中。
真是没有想到,自己眼皮底下,就有一个大才藏着,李耀当即决定前去会上一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