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还有些不老实,等我再把他们敲打几次,全部老实下来以后,就带人来关中!”
匈奴人好像特别的骄傲,而且他们数量很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乱子,有时候聚众反抗,有时候联合逃跑……大概接受不了被羌人奴役的事情。
相信多敲打几次就好了,真当现在还是几百年前,来了河湟,就得遵守他们李家的规矩,要么夏冬狩猎夺魁,要么战场带回首级,否则要敢联合反抗,那就只有人头落地。
李耀点了点头说道:“孩儿就在关中恭候,阿母,以后也可随意过来长安,我会在长安给元儿,惠儿找最好的老师!”
赵嫣忍着不舍说道:
“凉州能找到的老师,肯定不如关中能找到的老师,给我孙儿找最好的老师!”
李耀含笑应声说道:
“唯!”
经过正式告别之后,李耀便是带人离开,在半路上,他沉思道:
这三四年没有回来,老家变化是真的大,不止关中,恐怕就是益州百姓,都没有凉州百姓过的好,这还是以前那个最穷的凉州……
这次回到关中以后,真不能够再轻易开战了,个三五年的时间,把老家的各种技术,工具,在关中,益州,并州普及开来,提高生产力,才能解放劳动力,百姓才能轻松一点……
再由朝廷出钱,专门回来凉州收购一批牛犊,分给一个村子,或者几个村子共同所有,就凭关中平原,算上百姓以及流民,直逼两百万人的人口密度,大规模的放牧牛羊,确实没有这个条件……
一个普通百姓家庭,前院能够养狗,后院能够养猪,靠近山林就养些鸡,靠近河流就养些鸭,要是能够到这一步,那绝对算得上盛世……
适当鼓励种桑养蚕,编织锦缎,可以增加百姓收入,但是对于大多数人,却是买不起,用不起锦缎,想让更多的百姓有衣穿,可在野地种植苎麻,哪怕只是粗布麻衣,那同样是越多越好,除了流民之外,还有很多百姓,都没两套换洗衣服……
当然关键还是粮食,不管哪里都要粮食,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粒粮难倒老百姓……
在半路上,李耀可是想了好多东西,也是前进速度较慢,才有这么多的时间。
在回来的时候,三千骑兵,轻装简从,在离开的时候,上万多人,走走停停,两次速度能一样吗。
其中路过汉阳,又多停留了好几天,北宫伯玉看到女儿,外孙,一时高兴,哪能让他们说走就走。
最后,等回到了关中,时间已经来到七月中旬,对于人员安置,李耀有些想法,没安置在长安,而安置在上雒。
蓝田,上雒,商县,在这三个地方,李耀势力最为纯粹,加上三千骑兵家眷,简直纯粹的不能再纯粹。
因此就连自己家眷,北宫月,姜云儿,李元,李惠,也主要是住在上雒。
至于长安,作为风暴中心,李耀可是不想留下什么软肋,别看现在还算平静,但是等到天子逐渐年长,估计麻烦的事情还都在后面。
分发房屋,田地,这些都不算是什么麻烦,有了固定财产,再给做个登记,也就算是正式落户关中。
其中稍麻烦的,就是介绍北宫月,姜云儿,蔡琰,三人相互认识,以他的身份和地位,纳妾不算什么大事,只是李耀不想家宅不宁,调节起来就要费点功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