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玉兰嫂子!!!
快近中午时分,孙新春和李二牛领着二中队的几名战士,抵达了李玉兰家。
他们并非两手空空,而是抬着半扇野猪。
“嫂子!”
“玉兰嫂子!”
……
那一声声饱含真情的“嫂子”,接连不断地响起。
“哎!兄弟们来了!快进屋里!”
“咋还抬来半扇猪呢?你们好不容易能吃顿好的,给我们咋行呢?”
“听我的,等会儿回去把剩下的给带回去,你们的心意嫂子我心领了!”李玉兰佯作嗔怪地说道。
“嫂子,俺们留了半扇猪肉呢,够吃啦!”一个战友说道。
“嫂子,您就收着吧!”另一个战友跟着说。
“咱有手里的家伙,想吃肉那还不容易?”又一个战友大声道。
“哪能有送出去的东西再拿回去的事儿呢?”还有战友嚷嚷着。
战友们七嘴八舌地劝说着李玉兰,他们打心眼里敬重这位嫂子。
这不单单是因为牺牲的老大哥富平山,更是因为李玉兰嫂子本人就备受战士们的尊崇。
李玉兰满是感动地望着这些并非血亲,却情同手足的汉子们。
“我……嫂子在此谢过你们!只是这半扇猪肉太多了,天热易坏,嫂子多做些红烧肉,你们带回去给兄弟们分了,如何?”
刘武可不买账,笑着说:“嫂子,吃不完可以做成腊肉呀,我想吃您做的腊肉呢。”
“没错,吃不完没关系,做成腊肉慢慢享用!”其他人纷纷应和刘武。
李玉兰没辙了,佯怒地瞪了刘武一眼:“就你嘴碎,成,嫂子就熏腊肉,你要是再不吃,可别怨我对你不客气!”
然后她就“咯咯咯……”的捂着嘴笑了起来。
李玉兰难得这般高兴,钟兴国和刘武等人都觉得此趟不虚此行。
“你们先坐会儿,嫂子这就去做饭!”话音刚落,李玉兰便往厨房走去。
李二牛在家时各类家务活儿都拿手,忙抢着说:“嫂子,我帮您做饭!”说着便行动起来。
其他战友见状,也毫不含糊,有的扫地,有的打水各自找点活儿干。
忙得是热火朝天,仿佛在自个儿家一般。
李玉兰在厨房里瞧见这一幕,时不时地仰头,眼中满是感动,泪水止不住地涌出。
李二牛见她悄悄抹泪,关切地问:“嫂子,您……”话未说完,李玉兰忙道:“嗐,我是被烟给呛着了,没啥事!”
“……”
李二牛为人憨厚,但并不傻,他清楚李玉兰嫂子的缘由。
李玉兰虽难得地显露出女人柔弱的一面,可实际上她极为坚强,堪称女中豪杰。
十年前,李玉兰十八岁就怀揣着报效祖国的热忱,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从军之路。
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她选择了成为一名医疗兵,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为保家卫国的战士们提供生命保障。
入伍后,李玉兰被分配到了一个偏远的军区医院。
初到军营的她,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繁重的工作,并没有退缩。
相反,她以惊人的毅力和学习能力,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医疗技能。
白天,她跟随经验丰富的军医们学习各种诊疗技术;晚上,她则埋首于医学书籍,努力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李玉兰的勤奋和热情很快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两年后,她被选派参加了一个为期半年的进修培训,系统学习了外科手术技能。
这次培训为她日后在战场上救治伤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实施计生政策。
作为一名年轻有为的军医,李玉兰被选中参与这项重要的工作。
她随医疗队深入到边远山村,为当地村民普及计划生育知识,指导他们科学育儿。
在这项工作中,李二玉兰遇到了不少困难。
有些村民因为文化程度低,对计生存在误解;
有些地方的风俗习惯与政策相左,引发了不少矛盾。
面对这些问题,李玉兰没有退缩。
她学习当地方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解释政策的意义。
她还结合自己的医学知识,为村民们讲解科学育儿的方法,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
李玉兰在计生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为她赢得了一枚三等功勋章。
这枚勋章不仅是对她工作的肯定,也激励她在未来的军旅生涯中继续前进。
后来,李玉兰主动申请调往偏远的基层连队。
别人都是想法设法的往上面调,只有她却主动的去条件最艰苦的基层。
在这里,她主要负责保证医疗后勤工作。
无论是送药还是送医,她总是冲在第一线。
有一次,一名战士突发急性阑尾炎,而连队驻地距离最近的医院有50公里。
李玉兰二话不说,背起医疗箱,搭乘军车赶往现场。
在颠簸的山路上,她一边为战士进行紧急处理,一边指挥司机尽快赶往医院。
最终,这名战士得到了及时救治,脱离了危险。
这位被她及时抢救的战士就是富平山,打这起二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基层连队的经历,让李玉兰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军医在部队中的重要作用。
她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坚韧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这段经历为她日后在两山前线的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基层连队的两年里,李玉兰不仅在医疗技能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更培养了她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能力。
她学会了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开展医疗工作,如何与战士们建立信任关系,以及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些宝贵的经验,为她即将面临的更大挑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两山轮战,成为了李玉兰人生的转折点。
当要上前线的消息传来时,她毫不犹豫地向部队提出申请,要求调往最前线担任前线医生。
然而,李玉兰的申请并不是一帆风顺。
部队领导考虑到她有一个刚出生不到一岁的女儿,担心如果出现意外,孩子的未来将无人照料。
但李玉兰的坚持打动了领导。
她说:“我爱我的孩子,但作为一名军人,我更爱我的祖国。”
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她作为军人的责任感,也展现了她作为母亲的勇气和担当。
她的丈夫富平山也支持李玉兰的决定,为了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前线工作中,夫妻二人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她将年幼的女儿交给年近七旬的婆婆照看。
分别的那天,小玲玲虽然小可能也预感到了什么,她哇哇哭着,紧紧抱着妈妈不愿松手。
李玉兰强忍泪水,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头,说:“妈妈去做一件很重要的事,等妈妈回来,一定给你带好吃的。“这个承诺,成为了支撑她在前线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
就这样,李玉兰和丈夫富平山一同踏上了前往前线的征程。
当李玉兰抵达前线时,眼前的景象让她震惊不已。
环境比他们想象中还要恶劣得多。
成群结队的老鼠在营地里穿梭,被褥因为常年的潮湿而散发出霉味。
由于条件有限,很多战士几个月都没有洗过澡,身上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面对这样的环境,李玉兰没有退缩。她和丈其她同志一起,立即投入到改善营地环境的工作中。
在到达的前两天,她们就将整个阵地走了个遍,详细了解了基本情况,并着手进行水质检测等工作。
李玉兰特别关注饮用水的安全问题。
她发现,由于长期的战争状态,很多水源都受到了污染。
她立即组织人员对各个水源进行采样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了净化方案。
在她的努力下,战士们终于有了安全的饮用水,腹泻等疾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除了改善饮水条件,李玉兰还注意到很多战士因长期穿着潮湿的衣物而患上了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