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姜浩来说,随着这个国际性合作课题的不断推进,姜浩也在不断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学家,而且他的“姜浩经济学”也在不断成为一种被世界正式认可的学术体系。
对此,姜浩的心中还是带着浓浓的小窃喜的,他改变世界了,因为他重生的上辈子根本就没有这个项目发生。
宋婉的工位在临窗的位置,借助着姜浩的便利,正在读大二的她很荣幸的成为了这个特大跨国合作课题的一员。认真工作的宋婉看起来文静,而又清纯,她白皙的皮肤在阳光下是微微发光的。
她不像是其他“女神”那样,各种养备胎、把男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她是不需要男人的奉承来满足自己的,她更像是一朵洁白的云,远远的飘在天边,安静,而又淡雅。
宋婉原本就是一个学霸,但对本科的她来说,参加科研课题还是一件挺遥远的事情,毕竟社科领域可不跟自然科学领域那样,有那么多的项目。
而自从加入了姜浩的课题组后,姜浩发的很多经济学文章都是她帮忙整理的,她都是“第二作者”,而现在,她也开始陆陆续续发她自己的文章了。
同样搭上姜浩顺风车的还有水木大学学石化专业的霍尧文,姜浩论文中很多石化领域相关的内容都是他给整理了,所以他也戴了很多“第二作者”的头衔。
甚至好几篇姜浩做“通讯作者”的文章,他跟宋婉还是“第一作者”呢。
所以,在那个围绕着姜浩的利益圈子里,周涛被打上了“江怡然系”的标签,现在霍尧文就自然而然的被打上了“宋婉系”的标签。
“老师,论文整理完了。”
差不多要吃午饭的时候,姜浩的学生汪廷政带着一份数学论文的初稿找到了姜浩。
“好,我看一下。”
姜浩放下了手中的笔,接过了汪廷政递来的论文初稿。
这是姜浩刚写的一篇“表示相空间相邻轨迹的平均指数发散率的数值特征”的论文,是对他的“混沌原理”数学的完善。
姜浩写完后,就交给汪廷政整理了,这样的话,姜浩一方面可以偷懒,另一方面也能锻炼汪廷政的能力。
姜浩检查了一下,确定没有问题后,对汪廷政开口道:“行,没有什么问题了,你再简单校对一下错别字就行。”
“然后把这部分的内容加到讲义里,即将开始的第三期的特训班我们讲一下啊。”
自从“jhsx”特训班开班以来,姜浩已经写了两篇数学论文了,而这些论文,也都是保密的。
“好的。”汪廷政点点头坐回了自己的座位。
办公室里工作了一上午的霍尧文伸了一个懒腰,很是羡慕的对姜浩开口道:“耗子,你都能带研究生了啊?”
姜浩一笑,开口道:“怎么,要不要叫我一声老师,我现在虽然是学生,但同时我也是石化院的研究员,是博导了,带着你直博!”
“那也不错啊!”霍尧文有点蠢蠢欲动的开口,他觉得跟姜浩读研应该是不错的。
姜浩在经济领域和石化领域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全国第一人,关键是自己跟姜浩去读书的话,啥也不干,摸鱼也能摸个博士学位了。
姜浩看了霍尧文一眼,发现这家伙竟然真的认真了起来,姜浩开口道:“你学石化的,我又不懂,你跟我读个屁啊!”
沙发上,来凑热闹周涛开口:“我可以啊,等你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给我个名额,我读你的经济学研究生!”
“哎呀,不用考研,然后导师还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这是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哈哈哈,这个可以!”姜浩笑着点点头,没当成舍友的“义父”,当成舍友的“老师”也不错。
之前,别人把自己跟“诺贝尔经济学奖”挂钩在一起,姜浩都觉得是在开玩笑。
现在,姜浩觉得很自然了,去年他就已经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了,而随着这个石化领域的国际性课题不断进展,再加上国际资本为了拼多多上市造势,姜浩是真的预定了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