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不一定是我们的错
与大漂亮国相比,华夏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一直是短板。
早起试飞测验的战-20,装备的还是大毛国的al-31f发动机。
后来国产涡扇10成功服役量产之后,才逐步替换为“华夏心”。
但是,涡扇10发动机的水平只能算世界一流,和大漂亮国先进的f119等顶尖发动机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考虑到战-20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款更新的发动机——涡扇15就成为了我们迫切的需要。
现在姜浩也带着他的小组加入到这份工作之中了,这让姜浩多了一种莫名的压力,他也学会了谨慎。
……
这一次“606所”的新实验,是根据“空研106小组”涉及的新方案进行的实验,所以实验产生的数据都是新的。
现在“空研106小组”的工作,就是根据“姜浩数学思路”重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从而换一种角度,从“姜浩数学”的角度重新认识“涡扇15”。
而这份工作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还是很难的,这要求小组里所有成员要抛开之前固有的思维方式,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进行问题思考。
当然,新思路下的新问题也随之而来。
当“空研106小组”第一次正式完成数据分析后,看着不合常理的新结果,小组立马陷入了质疑之中:
“这,这个结果怎么会这样啊?”
“是啊,这不太可能吧,这么高的总压比指标下,竟然不会出现喘振问题?不可能啊!”
“是不是我们哪里的运算过程出问题了啊!”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啊?”
“组长,您怎么看?”
简单的争论后,大家把这个问题抛给了组长姜浩。
姜浩皱着眉头,双手交叉在胸前认真的盯着白板上推导出来的结果。
这整个推导过程就是姜浩主导的,应该不会出现运算问题。
可问题是,姜浩的很多运算逻辑都是全新的,比方说,原本的一些运行逻辑是“1+1+1+1=4”,而在姜浩这里,他运用的运算逻辑是“2+2=4”或者“1+3=4”。
虽然运行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运算逻辑,解释的问题是不同的,“1+1+1+1=4”解释的是四个“1”相加,而这种新逻辑解释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但是不应该出现这么一个不符合常理的结果啊?
虽然姜浩不是专业航空领域出身的,他的航空知识完全是最近恶补的,但是他也读过很多航空专业的教材和文献啊,现在这个结果也太不符合常理了啊!
甚至姜浩连想要“补救”都无从下手。
难道是自己运算逻辑与其不相匹配?自己的数学思维不适应该领域的数据分析?或者是自己的数学根本就是错误的、无用的?
姜浩真的是一阵头疼,此刻他真的很后悔自己上辈子对航空发动机没有任何了解,以至于他现在没有任何上辈子的参考。
站在白板前思索了一会儿后,姜浩开口吩咐道:“再重新拉一张白板过来,我们再重新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