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关灯
护眼
第450章 M帝和老大哥的紧迫感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现在也不可能带着他们去研究。

好在孙成伟的年纪还算合适,否则无疑是痛失一员大将。

不过合适也只是相对的。对方现在还在京大的数学力学系读书,要到明年才毕业。

“幸亏还有个马族广。”李暮将目光放到最后一个人身上。

这个人,为夏国激光技术和激光武器的研究,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

论能力,绝对是没的说。

关键是,今年35岁,就在冰城工业大学教书,随时都调过来。

……

了10几分钟的时间。

李暮先将脉冲武器的初步研究团队人选,都挑了出来。

人数并不算多,只有10个。

看着上面的名单,他还算是比较满意的。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毕竟能在后世留下名字的人,多多少少都是有出过成绩的存在。

把他们放在一起,应对目前的理论研究,应该是够用了。

毕竟脉冲武器好研究,仅仅是相对于天基武器而言。

其本身的难度,并不比99式主战重坦和歼-10低,甚至还要更大。

“该去研究所了。”李暮站起身,将名单销毁。

接着叫来关建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之旅。

……

车研所内。

和门口的警卫打了个招呼。

李暮便直接走进了大门。

来了几趟过来。

他已经混了个脸熟。

只要不是带着陌生人,基本不用再被检查证件。

就在他朝里走的时候。

准备去饭堂吃早饭的所长麻志浩看见了他,连忙迎上前,高兴道:

“李顾问早,您回来了啊。”

虽说李暮才离开了一个星期。

然而在他的感觉中,却像是离开了好几年似的。

“所长早啊,您这是去吃早饭?那我们一起。”李暮笑道。

研究再紧要,也得把肚子填饱才行。

麻志浩道:“行啊,正好我个您说一说这段时间99式坦克的研制情况。”

说着,两人便一同前往饭堂。

路上麻志浩简单地和李暮讲了一下这七天以来杨英等人的研究情况。

在整体的推进上,还算是稳定。

防护系统的双层装甲结构,以及炮塔正面采用的箭簇型装甲套件,都完成了模型的生产,正在进行强度试验。

还有发动机方面。

对于李暮拿出的v型12缸60度夹角双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的设计方案,他们做了更加深入学习。

虽说目前还搞不出来。

但至少完整地理解了设计过程和设计原理,离成功差得只是时间。

还有双层铝板气隙式热护套的研究,目前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

来到饭堂。

一边听着麻志浩的讲述。

李暮一边抱着饭盒,来到一处位置坐下。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研究还算是比较顺利的,没有遇到特别大的问题。

这固然有他在走之前,特地多给了一些资料的原因。

却也有杨英等人努力奋战的功劳。

想到这里,李暮忽然道:

“我这趟路过奉天,顺道找几个老朋友聊了聊。”

“没想到我走了之后,他们天天都熬夜研究,黑眼圈都重得和熊猫似的。”

“杨英他们没有像这样吧?”

像是王正安那样为了研究呕心沥血的人,并不在少数。

只是其比较有名,所以才能查得到而已。

“他们敢?”麻志浩顿了顿,旋即笑道。

在奉天什么样他不知道。

但这里是京都。

而且还是上面极为重视的研究项目,不可能不重视研究人员的身体状况。

麻志浩继续道:

“您就放心吧,我盯着他们呢,保管没事儿。”

“开始确实有几位专家教授想要拖延研究时间,不过我立刻就罚了他们放半天假。”

“这招屡试不爽,现在已经没人再敢犯类似的错误了。”

这个方法,针对懒人没用。

可针对在玄武-1主战重坦研制团队中的研究人员,一用一个准。

毕竟谁都不想因为拖延的片刻功夫,浪费更多的时间。

“这样就好。”李暮微微颔首。

……

说话的功夫。

李暮也解决完了自己的早饭。

旋即便起身,和麻志浩一起来到实验室。

只见杨英正带着研究团队,讨论着问题。

他也没有打扰,对着在门口站哨的警卫小战士摆了摆手,然后站着听了一会儿。

不过才听了几句话。

便被里面的人发现。

毕竟他在门口“偷听”,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

这也就导致了杨英等专家教授都养成了习惯。

只要不是思考得太过入神,都会时不时地瞥一眼门口的位置。

没想到还真抓住了人。

“李顾问,您回来了!”杨英看向门口的那道身影,脸上露出肉眼可见的喜色。

见状,李暮抬了抬手,道:

“不用管我,你们继续就好,关于自紧工艺的问题,您刚刚说得非常的不错,值得大家学习。”

“我这点水平,在您面前那就是班门弄斧,还是得您来才行。”杨英汗颜道。

坦克的自紧工艺,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

它最早出现在二战时期,被应用于大口径火炮的生产中。

主要作用是提高炮管的强度和耐久性,炮管在发射过程中因内外壁受热不均而炸膛。

李暮笑道:

“原理是很简单的东西,无非是在生产过程种对炮管内壁施加高压。”

“其内部密度大于外部,就能抵消发射时内壁膨胀带来的压力。”

“这样一来,炮管因内外壁受热不均而产生的应力集中便会显著地降低。”

他说完后。

实验室内早有准备的专家教授们,已经唰唰地将话全部记了下来。

这些确实是比较基础的研究资料。

不过由李暮的口中说出来,仿佛更加的简洁明了,也更容易被理解。

“原理是简单,只是我们做了好几次的试验,都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杨英略显尴尬道。

理论和实际是两回事。

哪怕原理他们所有人都明白,但材料、工艺等等方面的问题。

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结果产生误差。

闻言,李暮微微沉吟片刻,然后道:

“既然进展不顺,那不妨试一试我的新想法。”

“李顾问您请说。”杨英眼睛一亮,连忙拿出纸笔。

其他人也是赶紧翻了一页笔记本,眼神熠熠。

见状,李暮继续道:

“其实方法还是自紧工艺,不过是单臂自紧。”

“在生产坦克炮时,让内层先受到高压的挤撑。”

“这样就可以预先留有一部分膨胀的压力空间……”

他将后世的单臂自紧工艺说了出来。

这个工艺的原理,其实同样比较简单。

然而在后世,包括小日子和棒子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没有办法实现。

因为它对工业基础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高。

“首先,我们需要精确控制压力和变形量,以确保炮管的内圈和外圈在受热膨胀时……”李暮慢慢地分析,力求讲得清楚明白。

自紧工艺的难点,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技术、材料、设备。

前两个都还算比较好解决。

但最后一个,需要设计专门的设备。

例如,能够对内圈施加均匀压力的设备,并且要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

……

用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李暮将单臂自紧工艺的理论,基本讲解完毕。

听完之后的众人。

一个个都皱着眉头,看着手中的笔记,陷入沉思。

表情时而豁然开朗,时而又满是疑惑。

实验室内安静了好半天的功夫。

李暮也不着急,等着他们慢慢地想。

杨英第一个回过神来,当即道:

“李顾问,我明白了,接下来就交给我们吧!”

“没有问题要问吗?”李暮疑惑道。

他特地多留一会儿,就是担心众人有不明白的地方。

杨英道:

“目前还没有,如果有的话,我们解决不了,一定找您帮忙。”

闻言,李暮又看了看其他专家和教授。

不过他们也没有提问。

他估摸着,可能是因为还没有上手,所以众人才没有发现问题。

要是真的能听听理论就搞得出来。

后世也不可能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有。

想到这里,李暮点了点,道:

“那行,我先走了,有问题我再过来。”

他也没有硬要留下来解决问题。

说完,他便转身和麻志浩离开实验室。

……

紧接着,李暮又来到辅助武器设计的张数顺这里。

看到他回来。

后者自然是相当高兴。

简单的寒暄过后。

他很快直入主题,问起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炮射d弹的研制情况。

张数顺道:

“目前进展还是相对比较顺利的。”

“在您离开的这几天,我们试着搞了个样品出来。”

“只是测试的表现,没有那么理想,还需要继续改进……”

他说完后。

李暮微微颔首,夸奖道:

“虽然有一点小挫折,但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值得肯定。”

试验失败很正常。

没有什么科学研究项目,是一次两次的研究,便能够成功的。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的仇敌成了我的道侣 OMG!黑涩会三千金 华娱:导演还不能放纵吗 猎艳逍遥 驭夫有道:傻女攻略 魔帝轻轻爱:暴宠超体狂妃 她们都来报恩了 驭兽狂妃:逆天四小姐 怪谈盛行之后 我重写了家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