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汉有活爹

关灯
护眼
第220章 (大章)买下南越国!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220章 (大章)买下南越国!

霍海放下了手中的书信。

很意外,这封书信是一个想象不到的人寄过来的。

是卫伉。

霍海对于这个小表弟过于熟悉,以至于想不到他会给自己写信。

看完书信,霍海开始怀疑人生。

劳动真就那么教育人?

卫伉居然完全变了模样。

如果是眼下这个卫伉,霍海甚至不知道他怎么会被削去爵位。

俗话说得好,小偷针大偷金。

在大汉,这句话叫做小偷针大偷淫。

卫伉被削去爵位,是因为不带御赐的腰牌,直接进入后宫。

这种说法很明显是为各方都留面子的说法,卫伉百分之一千万就是在后宫偷人了。

具体是宫女还是刘彻的妃子,不好说。

后者可能性巨大。

当然,霍海记得不是那么清楚,霍海只记得卫伉干了个不法之事,然后削爵。

后来才在巫蛊之祸中被连累死。

现在江户已经去了东太岛江户,巫蛊之祸爆发的可能性极小。

但不耽搁卫伉作死自己。

但是看完书信,霍海感觉,卫伉应该是真正的被改变了。

书信上讲的内容很简单,卫伉拉了一下家常,他首先讲自己在矿上待到六月之后,就被工友推举,被管事的羽林卫推选成为了铁路的段长,同时担任一个矿的工长,负责给这个铁路站点提供煤炭。

书信里没有说清楚,但是这些站点什么样,霍海一清二楚。

而卫伉在权力之内,几乎把这个站点发展到了极限。

只用了短短一个月。

比如书信中卫伉提到卜式在从北境第二次回归时在印台站补给吃饭,得知兄长您依旧没有回到长安,让我向您问好。

这么简单一句话,霍海提取出了很多信息。

印台距离同关火车站不是很远的,就是二十来公里的样子。

听起来远,但是火车就算慢慢摇,一个小时也就到了。

但是!这辆火车居然在印台停车补给,而不是在同关停车补给,说明什么?

要知道这辆车上可是有卜式这样的重臣,应该是匈奴公司的包车,而且属于特殊班列。

这说明,第一,铁路系统越来越繁茂了,同关的站台已经不够那么多班线使用了。

第二,印台站搞的非常好,以至于别人档次很高的车都愿意不在同关停留而是到印台补给。

这说明,印台站在卫伉这个段长的带领下,短短一个月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的确,卫伉比普通人见识广,他要是用脑子想事情做事情,比普通人容易成功。

但是他这辈子用过脑子干事儿吗?

他开始长脑子了?

而书信中还说到,刘彻亲自召见了他,说了一些勉励的话,让他离开段长这个职务,有其他事情安排。

段长,在目前大汉的体系中,差不多是县令的级别,但是属于超级强县令,比郡守弱一点点。

再通俗一点点说,就是类似于霍海的长安少尉这个职务。

毕竟铁路现在就那点,段长有这么高的地位是必然的。

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仕途起步点了。

如果不是卫伉做的非常不错的话,刘彻断然不会让他离开这个位置重新安排。

现在的情况是大汉扩张太快,不只是皇子不够用了,卫霍两家的人也是不够用了。

卫伉如果做出了成绩,刘彻另眼相看,然后重新安排职务的可能性很高。

随后,卫伉又把矿上的一些情况汇报给了霍海,并且说见到了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说要和霍海斗诗。

写到这里后,卫伉基本上已经把矿上的事情交代完了,他又开始写家里的情况。

最近大将军卫青又一次北上了。

今年大汉本来是要收服鲜卑和肃慎之一的,但是因为南面发展的太好了,大量资源倾斜了过来。

但是,当一个区域富裕了之后,难免有多的想法,所以卫青再次北上坐镇。

一方面匈奴公司那边,单于本部已经被蚕食的只剩下二十来万核心了,非常惨。

而长安城现在一切安好,卫伉离开矿上回到长安后,先后拜访了公孙贺,陈掌等长辈。

长辈让卫伉以霍海为榜样,不要再像以前那么晃荡了。

卫伉深以为然,认为自己以前属实过分了。

然后卫伉又说起了自己和居元是好朋友,请霍海能够照看居元一二。

说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到居元,对大海也是没有见过,想象不出来,询问大海味道是不是真的很像腌盐肉后剩下的水。

再然后,卫伉说起有一件事情想要解决,询问过居元,居元说卫伉可以问问霍海,他说自己本来是很想给霍海写信的。

但有了这个事情后,反而不好写了。

犹豫了很久,才写来了这封信。

霍海继续看下去,直呼好家伙。

原来,当时卫青想要迎娶平阳长公主,本来都已经要给刘彻说了。

结果,那时候刘彻以为居元这个人是作假出来的,就去微服私访了居元家里。

居元的母亲,就讲起了卫伉那天来家里,嚎啕大哭的事情。

卫青霍去病都在旁边听着呢,就知道了事情的始末。

原来,卫伉在居元妈妈面前,提起了自己去世的母亲,说起了自己去世的母亲害怕他受欺负时让他做的那些事情。

什么能抢的一定要抢,能占的一定要占,能撒泼打滚就一定要撒泼打滚。

卫青这才知道,原来卫伉的母亲这么担心卫伉失去家业。

知道这个事情之后,卫青就不再跟刘彻提起要娶平阳长公主的事情了。

平阳长公主就跟卫少儿抱怨过这个事情,埋怨卫青说话不算话,还什么帝国的元帅呢,分明是个没有信誉的男人。

卫少儿就跟霍去病说了这个事情。

霍去病能怎么办?霍去病兜兜转转,就干脆找来了卫伉,把事情告诉了卫伉。

霍去病不会跟卫伉去分析什么家族势力,什么政治连结,什么势力发展,什么抱团取暖。

霍去病只告诉卫伉:“天下英雄哪有只娶一个老婆的,更何况你爹一个老婆都没有。”

卫伉现在也不是笨蛋了,知道自己要什么。

卫青为了自己,不再娶亲,这个态度,就已经说明问题了。

而自己耽误老父亲娶妻,反而有问题。

以前还可以说大将军卫青是因为帝国战事,所以没工夫续弦,如今呢?

所以卫伉就询问霍海自己应该怎么办。

霍海看完信件后,就给卫伉回信了。

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让卫伉去跟刘彻说,同时还要把自己给刘彻的信件送去给刘彻。

……

卫伉拿到信之后很奇怪,表哥写给陛下的信,干嘛要假我之手?

无论是官方驿丞,还是霍氏的信使,谁都可以最快的把信件送到皇宫里。

自己算怎么回事儿?

但是,卫伉仔细的考虑后,还是决定照做。

卫伉在皇宫,见到了逗刘墨的刘彻。

刘彻逗了几下,用自己的胡子去扎刘墨,刘墨抗拒,刘彻哈哈大笑,回头:“你说吧。”

卫伉把自己的老父亲的婚事说了一遍。

然后开口:“姑父……”

刘彻思索了一下,开口:“你父亲自己不愿意提,是因为爱护你,朕又有什么好说的呢?难道让朕,直接下旨给他赐婚。”

卫伉深吸一口气大声:“臣就是这个意思!”

刘彻哈哈大笑:“倒是有意思,儿子帮老爹提亲。”

关键是还是跟新娘的弟弟提亲。

以后怕是很难出现这个场景了。

刘彻笑着:“让朕想想。”

卫伉从怀里掏出书信:“姑父,这是表哥给您的。”

刘彻:“哪个表哥?”

卫伉:“霍海。”

刘彻歪头狐疑:“霍海?霍海给朕写信,让你帮忙送信?”

刘彻拆开信封,打开来看。

【吾皇万岁万万岁,千秋万载,公盖前史。臣在东海之滨,见到……才觉陛下恩厚,故而……陛下犹如……】

刘彻瞥了一眼,第一页全是这种话。

刘彻也是看烦了,直接把第一页给拿到了最后。

要不是当世纸张出现的时间太短,没有书法家,霍海就是最出名的书法家,刘彻能给他这张废纸丢咯。

第一次听还新鲜,听多了刘彻就知道霍海是在摆弄文采了。

谁说拍马屁的时候不能炫耀自己呢?

第二页看了一段,刘彻狂喜。

霍海写的是,前几日卫长公主呕吐,随行医生检查后确认卫长公主怀有身孕。

刘彻大喜过望。

自己要当爷爷了,准确的说是外公。

刘彻继续看下去。

原来卫长公主本来就晕船,如果这段时间坐船,孕吐肯定会更厉害,而如果过几个月再坐船,肚子大着恐怕不合适。

所以,霍海和卫长公主商量了一下,决定要把孩子生了,才会回长安。

刘彻狂喜之后也是深深的担忧。

卫长公主晕船这个事情的确是厉害。

之前在漕运卫长公主还能忍,适应了好久才适应下来,到了黄河又加重了一个程度。

到了大海上就不必说了。

霍海天天借口卫长公主适应晕船,在千乘待了七八个月。

而现在卫长公主怀孕,更敏感了,就算之前已经适应了海船,现在怕是也不行了。

看完后,刘彻想要召人,但是手里又抱着刘墨,于是大汉:“来人!”

王内侍和罗烈双双上前。

刘彻:“通知皇后过来一趟!”

“还有……你去传旨,让平阳长公主来一趟!”

卫伉一脸懵逼,难道表哥帮忙求情了?

但是怎么表哥一说,陛下就这么大的动静啊?

想不清楚的事情就不想,卫伉就在旁边看着。

等卫子夫来了,听了刘彻和卫子夫的对话,卫伉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甚至可以说,这件事情是长安城今年最重大的事情。

知道去年霍嬗出生后,得到了多大的恩赐么?

霍去病是刘彻带大的,而霍去病的儿子,就像刘彻的孙子一样,刘彻喜爱极了。

如今,霍海如此受恩宠,而卫长公主又是刘彻最受恩宠的子女,这俩人生的孩子,将会是什么样的恩宠?

这一下,卫伉知道怎么回事了。

现在刘彻心情开心的离谱,谁上去说句吉祥话,那都是赏千金,所以,自己老爹的婚事,应该是有着落了。

不过卫伉并没有想到,自己的事情也有着落了。

刘彻在跟平阳公主谈过之后,又召见卫伉,明确表示自己已经下旨赐婚卫青和平阳公主。

然后告诉卫伉:“男儿志在四方,你已经不是那个受母亲保护的小孩了,只有刘墨这样的小孩子,才在母亲羽翼之中。”

“如果你母亲担心你这一脉失去传承,那大可不必担心,即日起,你就是镇美大将军,去美洲吧,打出基业来。”

卫伉现在什么职务,什么未来都可以接受。

镇美大将军?

卫伉也知道新大陆被发现,因为沿岸雪山和巨木海岸线过于美丽,被命名为美洲的事情。

去海上么?

卫伉还没看过海:“是,陛下!”

……

十一月,第一批从美洲运过来的橡胶树树苗,已经在红河三角洲的边缘种植了。

这个举动毫无疑问是挑衅赵婴齐。

但是,赵婴齐根本不为所动。

赵婴齐认定了霍海即将崩盘。

南越国,一亩优质土地,价格是二百大钱,一亩中等良田价格是一百大钱,而劣质土地,价格是四十大钱。

这里都是半斤钱。

换算成大汉的钱,就是优质土地四百大钱,中等良田二百大钱,劣质土地八十大钱。

这个价格,差不多是洛阳区域内非近郊的土地价格。

其中劣质土地比大汉地价最便宜的地方都便宜。

没办法,这里是南越国,这里有两个三角洲冲积扇,还有一整个沿海平原,这个沿海平原,虽然狭窄,但是长度达到了上千公里。

他们目前开发出来的良田数量是九十三万顷,什么概念?比蜀郡上一次统计的时候统计的数字不差。

不过成都平原的耕地是天生肥沃,同时改造了几百年了。

而这边的田土次等肥沃,只改造了几十年。

而一顷等于一百亩。

所以,整个南越国,所有的田,算下来价格是二十八亿大钱不到。

他们流通中的土,价格合起来,是二十二亿大钱不到。

他们所有县城的重要土地宅院,价格是十七亿不到。

合计起来,一共是六十七亿。

实际上,霍海的钱,轻松就能吃下整个南越国。

甚至于,大汉发展到今年,除了霍海和刘彻之外,还有其他人能吃下这里。

比如李家曹家联合,差距就不是很大了。

比如刘彭祖和鲁王刘光,合起来也差距不大。

霍海之所以慢慢吃,是在给南越国朝堂百官反应时间。

不要以为这些人未来能在这里当土霸王。

等南越国一回归,长安成都洛阳甚至是千乘的资金将会涌入这里,把地给拿下来。

至于这些人得到的钱,霍海不会去动。

但是人不能拥有自己本事之外的钱,市场会拿回去的。

但是,现阶段,霍海需要他们拥有南越国大量资产,然后站在自己这一头,把赵婴齐架下去。

霍海看着账本,商富兴匆匆到来:“开始了!”

霍海挑眉:“哦?”

商富:“市场上出现了一股莫名的势力,开始收购欠条。”

这个生意很奇怪,欠条其实就等于是钱,它可以直接流通,可以购买物品,可以换取金属货币。

为什么还有人出钱收购欠条?

而且是加价收购?

这个人想要干什么?

这个人只有一个目的。

挤兑半两钱。

他害怕自己挤兑的时候别人不跟,所以他需要大量收购半两钱。

“现如今,南越国的通货紧缩这么严重,赵婴齐还拿半两钱出来兑换欠条,你猜是谁没饭吃了?”

商富思索了一下抬头:“南越军队。”

霍海点头。

现在南越国所有的百姓,都是跟随霍氏走的。

农业居民,即将要开始种植霍海的土地了,因为不久之后别人手里就没有土地了,只有霍海有。他们只能租霍海的土地种。

就算是自己有土地的普通农民,也要依靠霍氏高价出售稻米,购买只有稻米价格三分之一的小麦制品过日子,这样才有余钱购买其他想要的各种生活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

城市居民,跟随着霍氏的产业工作。

就算不是霍氏旗下的工人,也是在二级转卖霍氏批发的商品,购买霍氏的商品生活吃霍氏的鱼,端霍氏的碗。

读书人,读着新学。

南越国本来就注定了不可能独处,因为他们一直就是用的大汉的文字。

他们可不是只使用小篆,在大汉那边改隶书后,这边的有识之士马上开始学隶书。

在长安开始教新学后,这边的有识之士马上开始学简体字。而现在霍氏还在积极推动学校建立,学习简体字的更多了。

南越百官,跟随着霍氏购买田土资产。

他们现在和霍氏共同掌控着南越国八成的固定值产。

除了目前不能买卖的未开发的山林,赵婴齐王室直属的土地,各地郡县官衙直属的土地(官府开荒),其他的资产,都是他们和霍海共同持有的。

整个南越国,所有的阶层,只有两个群体跟随着赵婴齐麾下。

一个是本地渔民,他们看到霍氏就生气。

一个是军队,他们只吃皇帝的饭。

但是,不久之后,霍氏要开始在南越国全沿海地区收集鱼粉,运送到千乘到长安,来增加猪狗鸡鸭的额产量。

不久之后南越国的渔民,都得站上霍氏的船。

唯一剩下的,还在南越国王赵婴齐手中的,就是南越军队。

而现在,赵婴齐为了收购欠条,开始出售半两钱收回欠条。

他一直在造币,但是南越国造币技术铜提炼技术,造币能赚多少呢?造币速度能有多快呢?

所以,他只能挪用军费。

南越国将士,在一个蒸蒸日上的环境里,在所有人都越来越有钱的环境里,突然吃不上饭了。

他们,还站在赵婴齐那边吗?

南越国的普通市民突然有了工作,月入翻了七八倍。

南越国的富人,把固定资产卖了,手头的钱更多了。

南越国的百官,从百亩之家变千亩之家巨千亩之家,甚至万亩之家了。

所有人都越来越富裕,吃的越来越好。

这个时候,军队断粮了。商富:“但是公子,您这么兑换,到时候赵婴齐还是要发动挤兑的。”

“我们到时候哪儿来的钱兑换呢?”

霍海淡然:“我们有多少欠条就有多少半两钱。”

商富:“可是我们不是用了大量的半两钱,兑换给了南越富人们购买他们手中的田土么?”

“现在我们有整整五十亿半两钱的缺口啊!”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念念不忘,腹黑老公太难缠 我为截教仙 长生万世仙 天元劫·凤神女帝 我家小祖宗今天又傲娇了 情深难负,首席独恋妻 和表姐同居的日子 此情可待 穿越时空只为爱你 巅峰学霸 巫神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