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夫人离开荆州,返回江东时的嘱托言犹在耳。诸葛亮闭上眼,又想起那时刘备对自己托孤时的话。心道:若论托孤,两位夫人才是真正在对亮托孤,她们是本着一个母亲对孩子深切的不舍与关怀。而你刘备呢?你以为留下这样“恶毒”的托孤之词就能把亮与公子拆开吗?可惜,亮从一开始就是为陛下出山,为陛下谋划,亮认定的陛下从来都是公子,不是你。何况,你在魏卑躬屈膝为曹操吊丧,在吴背信弃义拒还荆州,在蜀是滥铸大钱鱼肉百姓。你的本性从来都是残忍自私的,你凭什么觉得亮和陛下起了嫌隙,就会觉得你好?就算有朝一日,公子真对亮起了杀心,亮也不会觉得你好。
想到此处,诸葛亮又长叹一声:只是,亮今后又该如何?这世上,会有天子对托孤大臣称父,任其手握大权,内心毫不介意吗?陛下,以前那样信任臣的您,臣是不是,再也找不回来了?我们过往相伴的时光,是不是也找不回来了呢?
随着马车行驶速度的加快,诸葛亮撩开帘子望向车窗外的景色,不由地又想起了自己当初选择出山时的场景。
他记得,那是建安十二年,刘备两次寻求自己无果后,第三次跟随自己多年好友徐庶来到了隆中。而自己在对徐庶明确表达了,自己根本看不上刘备,不然早就会主动出山追随或是在他前两次拜访时就出山的想法后。徐庶将自己拉到草庐的庭院中对自己说:刘备品性已定,却有了个才出世的小公子,而自己虽自比管,乐,然这二人终不过是宰辅之才。接着徐庶问自己可曾有做帝王之师的打算?而诸葛亮不得不承认,那时他的确是被徐庶的建议打动了,刘备绝不是自己期望追随的如光武皇帝般的明君。可是,正如徐庶所言,既然等不到明君,为何不自己创造出一位明君呢?那位才出世的小公子,或许正是上苍要送给自己栽培的明君。
升之,升之,低声念着“升之”这个自己最初为公子所起的名字,诸葛亮心中涌出一抹暖意,不知道此时那个孩子是不是正在成都焦急地等待着自己呢?是的,最初公子的名字并不叫做“禅”而是叫做“升之”,自己为这孩子取名为“升之”之意乃是取自“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从一开始这孩子就是自己认定的主君,而“升之”之名则是带着他对主君深切的祝福,唯愿他的公子日后,能如月一般上弦而就盈,如日一般始出而就明。
至于,这个寄托着自己深切祝愿的名字后来被刘备改成“禅”的原因。他也是无意中从何宗处得知的。也是在那时他得知了刘备之所以给升之改名为禅,又给他取字公嗣的背后是场来源于公子的生父刘备对儿子怎样恶毒的诅咒。
……
多年前
刘备府邸花园内,何宗想起方才向自己打招呼的那个玉雪可爱的男孩,有些疑惑地对刘备问道:主公,除了刘封公子外,主公并无其他收养的义子吧?那个孩子,可是主公的亲子?对于何宗的疑问,刘备有些诧异,不满地说道:废话!他是甘氏所出,自然是孤的亲子了?难道他长得不像孤吗?听到刘备语气中的不满,何宗心中暗道:倒的确不像,比起刘备那绝对称不上顺眼的容貌,那孩子的外形简直精致到根本想不到是刘备的儿子,不过听见这孩子的母亲是以美貌而着称的甘夫人,何宗也立刻回过味儿来,暗道:也是,看来这位小公子倒是继承了母亲的好皮相。
接着,何宗面露喜色对刘备恭敬拜道:恭喜主公,我看小公子头顶紫气,乃大贵之相。主公这片基业,就是上苍为今后公子能逐鹿中原,问鼎天下送给主公的。
何宗话音刚落,刘备面色大变,他咬牙切齿地喝道:你说什么?!孤奔波多年,用尽了心思和手段才得了荆益二州之地,难道就是上天为了这么个毛孩子将来能够问鼎天下送给孤的?
这……看着大怒的刘备,何宗有些诧异:主公,小公子不是您的亲子吗?将来小公子问鼎天下,登基称帝肯定会给主公追封啊。
呸!刘备恶狠狠地啐了一口道:追封一个已死之人做皇帝有何用?告诉你,孤辛苦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自己活着时能当皇帝!可不是要什么追封。何宗,你想想有什么办法。孤要自己做皇帝,在孤有生之年。
闻听此言,何宗面露难色,好半天才道:主公,有道是天命难违,上天既然选了小公子做天下之主,主公若要强行夺走本不属于主公的命数,恐怕会遭到不幸。何况天命不可违,强行改命,主公有生之年虽可荣登皇位,但以后势必会遭到反噬,而且这反噬的惨烈后果难以想象……
刘备不耐烦的打断了何宗的话,道:孤方才说的话你是没有听清吗?
这……看着刘备阴沉的脸色,何宗犹豫半天,道:办法也不是没有,只要让公子甘心把紫薇之气转移给主公就好。主公,虽说公子的确未必愿意。不过,如今公子还是个孩子,主公是公子的父亲,主公有资格替公子做决定,只要主公把公子的名字,从升之改为禅,将原属公子的皇位禅给主公,日后主公再传位于公子,也就是了。
听了何宗的话,刘备兴奋地道:好。何宗看着刘备眼中闪动着阴狠贪婪的光芒,长叹一声,道:容属下多言一句,天命不可违,即使父子相承,上天也未必允许主公强行夺走属于公子的皇位。故而属下建议,主公不妨为公子取字“公嗣”寓意以公子为嗣,日后公子会继承主公的基业,如此,上天兴许不会对主公有太过惨烈的反噬。
刘备根本没有仔细听何宗说了些什么,此刻,他完全处在自己将来可以过一把皇帝瘾的美梦中,随便摆摆手道:嗯,就依你之言。
【本章阅读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