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伟,丞相搬回去也有一月了,也该想通了吧?难不成他还在意李严那天的几句胡言?
偏殿里,刘禅俊眉微蹙,以手支颐,朝一旁侍立的费祎望去。
见皇帝心神不定的模样,费祎笑道:陛下想见丞相去就是了,您是一国之君,怎么还扭捏起来了。
听了费祎的话,刘禅微一颔首,露出一个释然的笑容,道:嗯……说得是,摆驾丞相府!
再次来到丞相府的大门时,门外侍立之人换了姜维。见皇帝从马车上下来,姜维立刻下拜行礼,恭敬道:陛下。
刘禅朝姜维点点头,示意他平身,又道:朕来看看丞相。伯约,丞相今日,总不至于还是事务繁忙吧?
姜维刚想回答,脑中突然忆起诸葛亮方才交待自己的事情,将原本到嘴边的话咽回肚中。顿了顿,才道:这……陛下容禀,丞相身染小恙,这才刚刚睡下。要不,臣去唤醒丞相?
其实姜维觉得自己撒谎的本事并不高明,说话时只是低头注视着自己的靴尖,生怕让皇帝看出破绽。然而,皇帝一听诸葛亮身体抱恙,眸中登时满是忧色,忙问:丞相染疾?怎不叫朕知晓?
这……只是一些小事,丞相觉得,没必要告诉陛下,徒然惹陛下担心。
姜维说完,赶紧低下头只恐皇帝再问下去,自己就要彻底崩不住,露馅了。
不料,皇帝关心诸葛亮并未细究姜维的话,只是皱眉道:那怎么行!伯约你陪我去看看丞相。说完,刘禅就急急朝前走去。然而,刚走几步,刘禅转身对姜维轻声道:动作轻点,别打扰到相父休息。
这……想到若是皇帝进去发现诸葛亮其实并未染病,自己如何交待。姜维有些不安,但看到皇帝眸中那满是关怀的神色,随即恭敬道:臣领旨。
说完,姜维跟在皇帝身后,随他一同走进府中。
卧房内,诸葛亮长睫轻颤,呼吸均匀,好似睡得很熟。年轻的皇帝坐在诸葛亮的床边,伸手轻抚着他的脸庞。他的丞相依旧英挺俊伟,只是鬓边已有了几缕银丝。
指尖轻拂过诸葛亮鬓边的那缕银丝,皇帝目光温柔,轻声道:阿亮……辛苦了。
陛下,要不要……
姜维原想询问皇帝是否要唤醒诸葛亮,然而话未说完就见刘禅伸出食指竖在唇边示意他噤声。姜维会意,便不再开口,站在一旁。刘禅在诸葛亮床边又坐了一会儿,抬手为诸葛亮拨开额前几缕碎发后,才低声道:算了,伯约,朕回去派御医来给丞相看看,你可千万别吵醒丞相了!
臣明白。
皇帝的身影渐渐远去,姜维扶着床上的诸葛亮坐起来,抿紧双唇,目光却一直朝皇帝离开的方向望。
诸葛亮瞟了眼姜维,淡淡地说道:有话就说吧,何必这样欲言又止的。
丞相……您这……算不算欺君啊……姜维小心地斟酌着用词,面上的不安却格外明显。
姜维话音刚落,诸葛亮猛然抬头,好似如梦初醒般,讶道:是啊,在陛下面前随意惯了,我居然没意识到,装病装睡,其实是欺君啊……
不是,丞相,维只是……姜维以为自己刚才的话会让诸葛亮觉得自己有意指责,急忙解释。而诸葛亮只是微微闭目,朝他摆摆手,道:你不必说了,伯约。
姜维张了张口,到底还是把话咽了回去。眼前闪过少年皇帝离去时落寞的目光,只觉得心里堵得慌,他很想开口询问诸葛亮一句为什么?为什么要因为小人的流言而将那颗深爱着你的心推开,为什么明明如此深爱着那位俊美谦和的少年帝王却忍心让他露出那样落寞的神情?……
无数的不解积郁在胸中,让姜维觉得愈发憋闷。只好将目光移向窗外,窗外斜晖脉脉,照进卧房内,光线就开始黯淡下来。暮色四合,姜维看见远处的宫殿笼罩在霭色中,而窗外的日头正一寸寸沉下去。明明还没有到秋天,周遭却寒凉得好像是到了深秋一般。
时候不早了,丞相安歇吧。姜维说完,正打算离去,却被诸葛亮叫住了。
伯约,自你归降后陛下待你如何?
听见诸葛亮提起刘禅,姜维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想起那个俊逸宽厚如春风般和煦的少年帝王,姜维只觉得心底一片暖意,道:陛下待我很好,在来成都的路上丞相告诉我说陛下温仁宽厚,我见了后定会倾心甘愿效忠。本来我还心存疑虑,担心自己一个初来咋到的降将会不得人主之欢。直到那天在大殿见到了陛下,才知道丞相所言非虚。陛下宽慈仁厚犹胜于丞相所言,能为陛下效忠,实是姜维之福。
嗯,我听说陛下常邀你一同行猎,有时还约你一同出宫游玩?看来陛下和你相处的很是融洽呢。
是啊,明主难求,此事维还要多谢丞相呢。若不是丞相将我带回成都,维又如何得遇陛下这样仁厚的君主。
姜维说着,唇边的笑意愈发温柔。诸葛亮见姜维每当提起刘禅,总是会不自觉的微笑,心中没来由的酸楚起来。是啊,自己的阿斗是那样一位谦和有礼的贵公子,自然会引得很多良材为之倾心。只是,饶是自己恨不得将天下英才尽数聚集来为自己心爱的孩子效力,内心深处还是盼望着那个孩子心中能将自己视为他的唯一。
不过,看到姜维和皇帝能相处得如此融洽,他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姜维年轻有为,精于战略,皇帝与他感情日深也是好事,将来有一天自己不在刘禅身边了,也依然有人会替自己继续去守护自己最心爱的孩子,最深爱的恋人……
压下心中涌上的酸楚,诸葛亮微微闭目,朝姜维道:如此甚好,以后伯约就多进宫和陛下亲近吧。公琰不在时,若是陛下来了相府,你替我好好招待陛下。
遵命。姜维下意识地答完,随即意识到不对劲,诸葛亮的语气怎么像是好像在交待什么?
难道他以为自己和陛下之间……
姜维蹙起浓眉,朝诸葛亮行过一礼道:丞相,我读过几年书,以往在书中看到矢志不渝的深情时每每都觉得那不过是因为时日短暂,方显情深。而身为魏将时,又见了太多世态炎凉,根本不信世上有永志不变的刻骨深情。直到我归降大汉,来到成都,见到了陛下和您之间的情深意重,方知世上是有矢志不渝的深情,只是我见识浅薄还未领略过而已。
陛下对丞相情意之深,当真举世无双!
当然,因为相父不止是朕的臣子。他更是朕的亲人。是朕在这世上最亲近,最信赖之人。
姜维说着又想起那天刘禅对自己诉说诸葛亮对他而言是世间最亲近,信赖之人时的温柔眼眸。他永远记得那天少年皇帝的寒眸中闪着令他感动的温柔,只愿这对名为君臣,实为父子爱侣的帝相能够永远这样相爱,直到地老天荒。为了这份令人动容的深情,自己愿以身化剑,永远守护他们二人这份如玉般圣洁的美好。
可如今,诸葛亮却要因为小人的几句流言而要亲手打破这份美好?这无异于告诉自己,世间根本没有所谓的永恒,他所求的美好不过是镜花水月。
想到这,先前心中的不解再度堆积起来,姜维再也按捺不住,语气中更是已经带了不满,道:丞相,我以前不信世间有不变的刻骨深情。那日,陛下约我一同出宫游玩,我因感动于陛下对您的深情而赞叹。您知道陛下告诉我,您对他意味着什么吗?
姜维说着,眸中满是动容之色,他道:陛下告诉我,您对他来说不止是他的臣子。您更是朕的亲人。是陛下在这世上最亲近,最信赖之人。那天,我才知道原来情到刻骨乃是如此。我想,世间再也没有比陛下更深情的帝王了。我从不敢想象,竟然真的有帝王愿意将臣子视为亲人,视为世上最亲近,最信赖之人。
可是陛下却做到了,这种赤子之心怕是千年难遇。所以维不懂,为何丞相要因为小人的挑拨而疏远对您这般深情的陛下,您这样实在让维不解,甚至替陛下不平。
伯约,我自陛下还小,尚在荆州时就侍奉左右。可以说陛下是我一手看护抚养长大的,他对我的深情,对我的信任,我比任何人都要清楚。诸葛亮说着,黑眸温柔,语气中却透着伤感。
那您为何……
诸葛亮素来沉冷,眉目间积威尤甚。虽然生得俊伟倜傥,谈吐文雅,却总是给人一种难以亲近的疏离感。那双寒星般的黑眸更是冷冽非常,唯有提起或面对刘禅时才会露出温柔的神色,仿如春雪初融,令人心折。听见他说起刘禅等于说他一手看护长大时,姜维心中不解更甚,既有如此深厚的情谊,为何还要被小人之言而理解。种种疑惑,在心中盘旋不定。姜维想问个明白,然而话到唇边却堪堪只说出这半句。
诸葛亮微微闭目,神色渺远,思绪好似回到了很久之前,道:我年轻时自命不凡,常自比“管乐”,又见汉室倾颓,心中常怀报国之志。然而,学有所成后,遍观天下诸刘,却发现竟找不到一位可以托付之人。但我知道,身为大汉臣民,上天必然会为汉室送来第二位中兴之主。就如当年的光武皇帝那般。
只是,这位“中兴之主”究竟身在何方,却是举目四顾,一片茫然。
姜维为魏将时多少也听过些诸葛亮的传闻。此刻,见他主动提起自己的往事,便安静的听起来。
当时,身在隆中的草庐中,我也常扪心自问。倘若心中的那位明主一直不出现,难道我诸葛亮就要永远怀璧自珍,在山林中终老一生?若真就此终老于林泉,我实在不甘。只是,我更不愿明珠暗投,屈从于一位自己根本看不上的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