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晴好,午后的阳光调皮地从木窗的缝隙间照射进来。伏案处理了许久政务的刘禅,揉了揉略微酸痛的双肩。站起身来,鼻息间嗅到清风送来的花草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有日子没有出宫看看了,不知百姓生活如何?
陛下若是想要出宫走走,臣这就去准备车马。
也好,休昭去准备吧。刘禅说完,朝侍中董允微微颔首。
是。董允朝刘禅恭敬行礼,转身下去了。
刘禅近些日子来忙于政务,此番出宫自是高兴。又见如今的成都繁华远胜当年刘备入城之时,心中更是欢喜。只见道路两旁满是挤挤挨挨高声吆喝的小贩,卖什么的都有。脂粉,吃食,各色有趣的小玩意。
刚刚停下脚步,笑容可掬的大婶就过来揽生意:哟,多俊的公子啊。公子可有心上人?瞧瞧这支金钗,样式可是如今姑娘们最喜欢的。公子若有心上人,不妨给她带一个回去。保管能打动她的芳心。
听见“心上人”,诸葛亮清雅高迈的模样登时在眼前闪过。想起那双如春雪初融般温柔的黑眸望着自己的深情目光。刘禅心底一阵甜蜜,笑着朝大婶道:多谢,可是我心爱之人一向朴素。不好这些。
言毕,刘禅又带着随从朝前方走去。打算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奇玩意,买下作为礼物给诸葛亮带回去。
休昭,你看那方砚台。买回去给先生做礼物可好?刘禅停在一间书斋,打量着其中摆放的各色墨笔砚。
店主见眼前这位少年气度清雅,俊美文秀。心道定是哪位官宦人家的公子。又见他正打量着紫檀架上摆放的一方砚台,忙道:公子好眼力。这砚台乃是小店所有砚台中雕工最好的。
唔,的确是个不错的。董允上前仔细打量着那方砚台,只见那砚台,整体雕刻成一张阔大荷叶的模样,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在砚池周围则雕成莲蓬花苞的图案,纹路工整,细腻非常。若置于案头,仿如身处盛夏,嗅到淡淡荷香。
好,那我就要这个了。
是,这就为公子包好。店主刚开门就做成了一桩生意,眉开眼笑,赶忙细心地将那方砚台包好递给了刘禅。
买好砚台,一行人又在街上逛了许久。路过一家酒楼门前时,饭菜香气让君臣几人都感到有些饥饿。出来了也有几个时辰了,是该吃点东西,歇歇脚了。想着,刘禅转身对董允道:我们在这里歇一会儿吧。吃点东西再回去。逛了这么久,别说我,休昭你和侍卫们也该累了吧。
公子仁善。是属下思虑不周,出来这好些时候,想必公子也累了。就依公子的,我们在这家酒楼歇歇再回去。董允恭敬地说着,示意身后的几名侍卫跟上来。便簇拥着刘禅进了酒楼。
此时正是该用午饭的时候,酒楼里人头攒动,喧声如沸。几人在二楼临街的窗口坐下,要了壶茶,又点了些髓饼炙肉伴着些新鲜食蔬。待到饱饱地美餐一顿,已是日落西山。
公子,天色晚了。我们回去吧。
也好,你让侍卫们去把车马准备好。
是。
董允恭敬地回复一声,便安排侍卫们去准备回宫的车马。此时已经是黄昏时分,集市早已散去。原本热闹的街道也开始冷清起来,街道上只剩下一个大约十岁左右的小女孩还在叫卖。
晚风带着微微的寒意,而那女孩衣衫单薄,瘦小的身体在寒风中不停颤抖。
小妹妹,集市都散了。怎么还不回家?
刘禅走到小女孩面前,俯下身温和地询问。见女孩面前的花篮里摆了不少玉兰花,洁白芬芳。心道原来这女孩是靠卖花为生。如此小的年纪,就要自谋生路,恐怕生活不易。
我……
女孩抬起头,见刘禅生得俊美文秀,气度清雅。当下就对这个温和俊秀的年轻人有了好感,从花篮中找了枝开得最好的玉兰递给刘禅,道:我娘病了,可是今天花没有卖完。给娘看病的药钱还不够,我不能就这样回家。大哥哥,买支花吧。这些花都是我今天很早去山上摘的。
公子,车马已经备好。我们该回去了。
正当刘禅打算接过玉兰的同时,董允恭敬地声音自身后传来。
休昭,去把那个小女孩花篮里剩下的花都买了吧。而今我们虽然休养生息了几年,但还是有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那个女孩的母亲生病了,可她卖了一天的花,却还是没有凑够给母亲看病的药钱。也许,益州别的地方还会有这样生活困苦的百姓。既然我今天看到了,便能帮多少是多少。
是,陛……不,公子仁善。属下这就去把那些花都买了。
等等,别用大钱。
公子放心,属下晓得的。
大哥哥,谢谢。谢谢您。我回去后要告诉娘,今天遇到了好心人。大哥哥您心地善良,上苍一定会保佑大哥哥的。
得知刚才那名年轻公子买下了自己全部的玉兰花,女孩激动得热泪盈眶。匆匆来到刘禅面前,跪下朝他认真叩首。
好了,小妹妹。很晚了,快回家给你娘抓药看病吧。
刘禅笑着扶起女孩,笑着轻轻摸了摸她柔软的发丝。看着女孩挎着篮子消失在街角,刘禅才注意到董允怀中捧着大束开得正好的玉兰花。
公子,属下知道您是仁君。可是这些花未免太多了些吧?
你担心怎么处理这些花是吗?很简单啊。玉兰芬芳,你和几名随行来的侍卫各自带回去些,送给妻儿。我再拿回宫去,一些给宫殿做做装饰。剩下的送给阿璿玩就是。
公子所言甚是。倒是属下没有思虑周全。董允轻轻嗅了嗅怀中芬芳的花束,朝刘禅钦佩地点头。
诸葛亮回到寝殿时,只见殿中处处摆满了玉兰花束,将本就雕梁画栋的寝殿添了许多风雅之意。
这是……
话音刚落,正在拿着玉兰花逗弄太子刘璿的皇帝就转过身来。一双澄澈的寒眸满是笑意。
爹爹,你看,父皇给阿璿带的花。
刘璿一见到诸葛亮,便开心地从刘禅怀中跑出来。激动地举着一串玉兰花朝诸葛亮跑去。
是吗?很漂亮的花啊。阿璿。
诸葛亮笑着,将那个小小的孩子抱了起来。轻轻抚了抚他柔软的发丝,黑眸却朝刘禅望去。
在诸葛亮看来,他并不是一个很会做父亲的男人。某种方面来说,他将父亲对孩子的亲情关怀都自刘禅幼年起就统统给了他。因此,虽然为心爱的弟子生下了有着两人共同血脉的刘璿。大汉未来的太子,内心深处诸葛亮却总觉得自己对这孩子的关心也仅仅是因为他是自己和刘禅生下的孩子而已。
而刘璿久未见到爹爹,缠着诸葛亮好一阵撒娇。直到刘禅走过来故作吃醋地抱起他:怎么,阿璿一见到爹爹就不理父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