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袖子上传来一股拉力。诸葛亮抬眸,见太子刘璿正握着一本开蒙的书籍望着自己,看着那双酷似刘禅的漆黑眼眸,诸葛亮感到心底柔软而甜蜜。俯身,轻轻摸了摸刘璿的小脑袋:怎么了?阿璿。
爹爹安排的功课,阿璿已经做完了。爹爹可不可以陪阿璿玩?刘璿说着,大大的眼睛里满是期待。
好。诸葛亮笑了笑,将刘璿抱到膝上,耐心地陪他玩耍。但刘璿无心的一句童言,却让诸葛亮微微蹙起了眉。
爹爹,照顾我的宫娥姐姐说,她家里有不少兄弟姐妹。父皇和阿璿说,我那两个叔叔虽与父皇关系淡薄,但是好歹也是他的兄弟。为什么阿璿就没有兄弟姐妹呢?
童言无忌,却往往最是真实。诸葛亮轻轻抚摸着刘璿柔软的发丝,想起皇帝那俊美的脸庞,心中柔肠百转,不由地暗叹一声。
他的陛下是位仁慈的君王,知人善用,即使并未将朝政大权尽数收于己身。却依然将朝野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只是,作为皇帝来说他实在有些过于简朴了。虽然后宫有几位妃嫔,可刘禅却不怎么喜好美色。除了对皇后敬重外,连宠妃都没有一个。偶尔兴之所致,出宫围猎游玩,也绝称不上沉溺。
若刘禅不是帝王,诸葛亮或许会对他的无欲无奢感到欣喜。不过,陛下并不是普通百姓。而自己从开始也是以培养出一位只属于自己的帝王为目标而去培养的陛下。
因此,当刘璿问出为什么自己没有兄弟姐妹的童言时。诸葛亮开始隐隐的担心。
这种担心的来源来自于刘禅的君主身份。诚然,他与刘禅相互眷恋极深。又逢上天垂怜,特赐他能以男子之身生子的雌龙之体。与刘禅生下了他们共同的太子——刘璿。对于他心爱的少年皇帝来说,只要有了太子这个将来可以继承大统的儿子就足够了。但诸葛亮身为人臣,清楚地知道。皇帝膝下只有太子一个儿子。对于皇室来说,这样单薄的子息实在不能不引起担忧。
诸葛亮突然忆起前些日子御医们总有意无意和暗示自己要多与皇帝交欢。恐怕为的就是此事。
想到此处,心中正感到又酸又甜,忽听得侍人来报:邓芝出使东吴归来,带回了孙权的来信。
好,想必陛下也知道了吧。
是,已经通报给陛下了。
遣退了侍人,诸葛亮轻轻揉了揉刘璿的小脸:爹爹现在要去和父皇商议政务。阿璿,让宫娥姐姐先陪你玩一会儿好不好?
好……
刘璿奶声奶气地说完,便让宫娥牵着自己的手离开了。
偏殿内,再度出使东吴归来的邓芝恭敬地将孙权的回信奉上。刘禅打开信,只见信上是孙权熟悉的字迹:原恐君年少幼弱,国小势偪,为魏所乘,不自保全,故前番多有犹豫。而今,知君虽年少,然英叡仁厚胜乃父良多。知君如此,何喜如之,自今日汉、吴既盟之后,戮力一心,同讨魏贼。
好,看来孙权此次已经彻底放下当年伐吴时与我国的旧怨了。伯苗此番不辱使命,朕心甚悦。
将孙权的来信放下,刘禅满意地朝邓芝连连颔首。与一旁的诸葛亮默契地露出笑容。
陛下谬赞,此乃臣职责所在。如今联盟重建,乃是陛下英叡。毕竟,臣前次出使东吴,孙权对我国提出结盟的态度,陛下是知道的。况且,若不是陛下与丞相君臣同心,连败魏军。多次向孙权展示了我朝的国威,恐怕孙权也不会不记旧怨,下定决心与我国结盟抗魏。
邓芝此言一出,朝野上下无不信服。众所周知,孙权此人从来不做赔本的生意,让他这样一个狡诈多谋之人与自己做盟友。条件只有一个,就是让他看到与你做盟友能得到让他满意的好处。
二度出使东吴的邓芝对这点最清楚不过。他首次临危受命出使东吴时,正是刘备兵败夷陵,死于永安之时。那时魏军败于江陵,刘备险些被吴将孙桓活捉。因此,邓芝初次出使时,孙权的态度简直倨傲得要上天了。公然表示,蜀国国小,力弱。国君更是个未及弱冠的少年,自己可不愿与这样孱弱的势力结盟。
这次的出使让原本破裂的吴蜀联盟再度恢复,原因正是因为刘禅执政后,与诸葛亮君臣同心,不仅南征大胜,其后更是屡败魏军。让孙权看到了一个与刘备在世时完全不同的蜀汉,和一个年轻仁厚,与刚愎狂妄的刘备完全不同的少年君王。正因如此,孙权才一反常态,在国书中首次用了“汉”这个正式称呼,而非前番充满蔑视性的“蜀”。
陛下,吴王答应结盟。并收下了我国带去的金银与蜀锦等礼物。为表示诚意,送来此物回赠陛下,言明愿从此后与我国同心一致,共抗曹魏。
说着,邓芝拍了拍手。随从立刻奉上一只黑漆方盒,交给了内侍。
内侍接过方盒,恭敬地递给皇帝。刘禅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套酒器。四个方形的小酒盅,并着一个细颈长嘴的酒壶。竟是以整块的羊脂白玉雕成,莹白通透,不见半点瑕疵。壶盖上雕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阔口异兽,怒目圆睁。双目以宝石镶嵌,幽蓝深邃,精光四射。连酒盅上也嵌了各色宝石作成装饰。当真是华贵精美,叫人看得眼花缭乱。
见回礼竟是套华贵的酒器,刘禅朝诸葛亮会心一笑:早知孙权善饮海量,以这样华贵的酒具做回礼,倒也符合他的性子。
刘禅正要命人将酒具收起来,诸葛亮微微一笑,朝邓芝道:以孙权的性子,恐怕一套华贵的酒具还算不上表诚心的回礼。伯苗,我看这酒具必有非凡之处,绝不仅仅只是胜在外表华丽。孙权以此物相赠,必定是精心选了自己最心爱之物。
哈哈哈,果然什么都瞒不过丞相。不错,陛下请看。说着,邓芝命人取了坛红泥封口的酒:孙权一向好酒善饮,除酒具外又赠了几坛吴宫中精制的佳酿命臣带回来赠与陛下。陛下也知道,孙权好酒,对于酒具也自然是要求极高。至于此壶的妙处,乃是在盛夏时节将酒倒入壶内再倒出,自有一股凉意沁入心脾。比之冰镇之类的法子,酒味不失而清冽更加。”
邓芝说完,将酒倒入酒壶,命内侍斟了一杯献给皇帝。刘禅接过酒杯,慢慢饮下,浓郁的酒香混着花朵的芬芳登时在口腔中弥漫开来。
果然是佳酿。刘禅虽不好酒,却也忍不住称赞一声。孙权倒还真是懂酒之人。酒液入口清甜,好似蜜糖水般,待到回味却是一股呛辣从喉中冒出,令人神清气爽,思绪异常清明。
好,伯苗此次出使有功。朕今夜设宴,为伯苗庆功。众卿定要不醉不归。
谢陛下圣恩!
满挂在屋檐下的点点彩灯,与西天晚霞相映辉照。高阁亭台错落参差,在山丘花木的掩映下若隐若现,歌舞欢笑声袅袅传来,飘渺如仙境。正是今夜为邓芝庆功的晚宴所在。
乐工伶人们吹着悠扬的曲调,修长的手指将琴弦拨得缠绵悱恻,欲语还休。俏丽的舞姬们和着曲调款摆柳腰,足踝上的金铃“铃铃”作响。
孙权送来的赠礼并不止酒具佳酿,宴席上那一只只肥美的螃蟹同样是东吴的赠礼。刘禅一向待臣下极好,除了为自己和诸葛亮留下了些螃蟹后。其余的都伴着孙权送来的几坛佳酿一起做成了今夜晚宴上的佳肴。
益州地处西南,螃蟹自然是稀罕物。将螃蟹用盐,糖伴着姜汁蒸熟,轻轻一拨,便露出金子般沉甸甸的蟹黄,和白玉般的蟹肉。看着百官们左手执螯,右手执杯,一个个大快朵颐的模样。刘禅微微一笑,举起酒杯道:此番我国与东吴再度结盟。伯苗居功不小,朕敬伯苗一杯,并与众卿共勉。愿从此后众卿与朕上下同心,诛灭魏贼!
谢陛下圣恩!其实此番与东吴结盟,上赖陛下英叡,下凭丞相明智。臣不过尽了微末之力,不敢居功。愿陛下和丞相永世为好,大汉万年。邓芝说完,将美酒一饮而尽。
臣等必尽心竭力,助陛下早日诛灭魏贼。愿陛下和丞相永世为好,大汉万年!
百官们纷纷起身朝坐于首位的刘禅和诸葛亮致意,将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
先生,孙权送来的螃蟹当真不错。在益州,想要吃到这个可真是不易。弟子记得《周礼·庖人》写的蟹胥,可是只有周天子才能享用的美味呢。孙权以此为国礼相赠,想必对于结盟倒是真诚心的。
刘禅说着举箸为诸葛亮夹了只肥大的螃蟹。看着心爱少年寒眸中的关切,诸葛亮温柔一笑,将金黄油亮的蟹膏细细剔出,放到了刘禅盘中。
不错,陛下同样为大汉的天子。这最好的蟹膏自然也该是陛下的。说完,诸葛亮夹起一箸蟹膏喂到了皇帝唇边。对于天子和丞相亲密无间的关系,百官根本就是心知肚明。因此,自然不会有谁做出大惊小怪的模样。
陛下,孙权此人极为狡猾。此次与我国再度结盟,的确是做足了姿态。但依臣看,从孙权信中言明联合灭魏后,与我国交分天下的划分中便知他的心思颇多。
先生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