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淼就看到了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反应和结构产物。
采用硅藻土、甘油、稀盐酸、浓硅酸作为原材料,加上豆丝,按照特定的工艺,就可以生产出硅藻豆丝。
硅藻豆丝的刚度极限为496gpa,拉伸强度极限为2.64gpa,密度为1.5到1.9克每立方厘米,耐热极限为306摄氏度,撞击动能吸收效果为普通钢材的2.76倍,使用寿命也比硼豆丝长很多。
除了重量比硼豆丝高一点,其他性能都比较好,特别是耐高温特性,已经突破了三百摄氏度。
硅豆丝的缺点就是单位重量略高,弹性也比较差一点,不过已经可以取代很大一部分硼豆丝了。
而且江淼在研究硅豆丝过程中,还发现几种比较特殊的硅豆丝纤维。
其中硅豆丝1号,就是替代硼豆丝的类型,除此之外还有三个类型,分别是硅豆丝2号、硅豆丝3号、硅豆丝4号。
硅豆丝2号,又叫“空心硅藻管”、“水银硅管”,因为这东西内部的豆丝成分,经过高温处理之后,已经被彻底清除了。
被清除了豆丝成分的空心硅藻管,其实是一种硅纳米管。
其功能并不在本身的强度、刚度之类,因为去掉了豆丝蛋白后,其强度刚度和一般的玻璃纤维差不多。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这东西之所以被江淼专门分配一个编号,主要是因为空心硅藻管灌入汞之后,只要汞处于液态,就可以实现超导。
也就是说,空心硅藻管加液态汞,就是常温超导体。
毕竟汞的熔点为负的38.87摄氏度,沸点为356.6摄氏度,在这个区间内,汞都是液态。
虽然汞有剧毒,只要密封比较好,安全性还是可以保证的。
比起那一点毒性的风险,其常温超导的特性才是真正的价值。
江淼也没有想到,会在这种阴差阳错的情况下,完成常温超导体的研发。
他之所以想到去除硅豆丝的内部蛋白,其实是为了测试硅豆丝的耐高温极限,高温分解了内部蛋白质之后,测试过程中,发现这种新材料的导电性非常奇怪,才深入进行研究。
而硅豆丝3号,这东西和硅豆丝2号大同小异,不过其空心部分,是通过挤压工艺,加入了石墨粉末,再通过高温烧结处理。
因此硅豆丝3号,又叫“石墨—硅藻管”,也可以叫碳化硅管。
其特点是耐高温,可以耐受2854摄氏度的极限高温,而且硬度也非常高,几乎和金刚石相差无几,同时也可以作为半导体材料使用。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那普通的碳化硅也可以做到。
真正让碳化硅管获得编号的原因,是这新材料有类似于碳纳米管的特性,那就是高强度,其刚度达到885gpa,而且其生产比碳纳米管简单,很容易就可以生产出几十米长度的碳化硅管,还有碳纳米管没有的耐高温特性。
至于硅豆丝4号,它同样是从空心硅藻管的基础,衍生出来的新材料。
4号是使用化学沉积技术,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白银,因此又叫“镀银硅管”。
镀银之后的空心硅藻管,在通电的情况下,会在管道内部形成一个微电场,只要金属粒子被吸入其中,就会被其洛伦兹力加速,由在纳米尺寸上的空心管道,其内部是真空状态,因此被电磁加速的金属粒子速度,很快会到达一个非常高的程度。
这东西有什么用途呢?
微型电磁炮?
江淼还在思考,不过他觉得这个材料可能有一定的潜力,毕竟他在实验室内,采用直径最小的人造蜘蛛丝作为原材料,制造出了孔径仅仅只有18纳米的空心管道。
这东西一般只能通过金属离子,即单粒子通过。
既可以通过电磁加速让金属粒子喷射出去,也可以强制吸取半导体表面的粒子。
江淼一时间不知道如何使用,但还是记录下这个材料的特性和制造工艺。
其实硅藻豆丝1号才是他这一次科研的主要目的。
等他完成这一系列研究,时间已经来到了九月份。
他再次秘密前往西北的民勤基地。
这一次除了安排技术更新之外,就是随便考察一下西北地区,毕竟江淼还是第一次踏入西北地区。
与此同时。
飞艇公司那边,也在民勤县周边的沙漠之中,建设了一个面积五十多平方公里的测试场地。
轰!
几千立方米的氢气气囊在密闭测试区域内爆炸,扬起漫天黄沙。
飞艇公司总经理万高峰在地下掩体内,放下望远镜:“宝木,这几天的测试你盯着,我这几天需要去民勤基地办一点事情。”
测试基地负责人陈宝木点了点头:“可以。”
至于万高峰去办什么事,陈宝木非常识趣,并没有随随便便询问,他过来负责这个测试基地之前,就接受过非常专业的保密培训。
海陆丰公司不同于一般的民企,内部涉及非常多的保密技术和敏感技术,因此获很多可能会接触到敏感技术和保密技术的员工,都要接受全面的保密培训。
万高峰继续说道:“宝木,你在今天下午之前,将近期的爆炸测试报告整理出来,然后打印一份给我。”
“没问题。”
当天下午,万高峰就坐越野车,通过一条隐蔽的公路返回民勤基地。
一到民勤基地,他就马不停蹄来到了飞艇工厂这边。
10个飞艇船坞之中,有4个飞艇船坞的地基和配套设施已经安装得差不多了,现在就差穹顶部分。
回来的路上,他看到不少仙丝大豆已经在收割。
随即他来到了豆丝构件厂。
“什么?暂时不能生产?”
构件厂厂长马东海无奈解释道:“万总,不是我掉链子,而是老板让我们修改工艺,现在有一部分工艺和配套设施正在重新改造。”
“为什么?”万高峰一头雾水。
马东海小声说道:“听说是因为贸易战,老板不想使用硼酸作为原材料,担心进口渠道的安全,也担心涨价。”
闻言,万高峰眉头紧锁:“可是新工艺的产品可以达标吗?”
“放心,产品的参数我看了一下,就比老款重一点,强度和耐用性都大幅度提高。”
“这样吗?”万高峰突然想到另一个问题:“东海,你将新产品的参数给我一份,我要让穹顶的设计团队重新计算一下,免得到时候出问题。”
“可以,我发你微信吧?”
万高峰点了点头:“嗯,直接发,只是产品参数数据,不需要保密。”
“好,稍等。”马东海低头操作着手机,不一会就就几份产品参数发到万高峰手机上。
万高峰拿到产品参数,赶紧打电话给飞艇船坞的穹顶设计团队,让他们尽快分析新产品的构件,能不能安照原方案进行建造。
那个穹顶设计团队的人都快麻了,要不是海陆丰公司给钱非常痛快,他们都想骂娘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