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他们只需在厨房的西墙上开一个门,再对应着东面的灶,砌上一口西灶,最西间的屋里也盘上一铺“回笼炕”1。
合目一想:北风呼啸,大雪飘飘的冬天,她就可以闭紧房门,把两铺炕都唔得热热乎乎的……那时节,他们三口家就可以舒舒服服地窝在火炕上,度过清闲的“冬三月”了!
文龙马不停蹄地劳作着,先是“淋石灰”2、“搓脊坯”3,又是“和”制各种比例的砼,一遍一遍地抹墙皮。四天的时间里,不仅用借来的石灰膏(抹墙的石灰膏先借用了场里雇来的建筑队已经早沉淀好了的。事先讲好了的,用完后再给他们“补”上。)美化了墙皮,还砌了一口灶,支了一铺炕的框架。(因为现搓的“脊坯”未干,所以炕一时还不能“完工”。)前面这些活儿都简单得很,只是原来的建屋设计里没有预留“烟道”,文龙需凿开“壁子墙”重新补建。
干过“泥瓦匠”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改建”不如“重建”快,所以文龙在“烟道”的补砌上,的确费了不少心神,才让新买来的青色烟囱安安稳稳地“定居”在高高的屋顶上。
在墙皮“处理”,里外“整改”的时间里,他们一家就搬到了隔壁的空房子里暂住着,唤弟每天睁开眼就问爹娘同一个问题:“爹(娘),咱什么时候搬回家啊?”
他们一家来农场四天了!
炕未盘好,墙皮未干。他们当然还不能搬回家。
不过,虽然他们没有迎来唤弟期待的“乔迁”大喜,文龙却传奇地接到了一纸任命:康庄农场要成立一个自己的“建筑队”,“队长”由于文龙担任,队员有他自行挑选。哈哈!文龙一来农场就“升官”了,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建筑队”队长。
【高密土话解析】
1——“回笼炕”,简单地说:就是灶眼和烟囱在同一面墙山上,烧炕的烟火不是直接顺烟囱出去,而是在炕洞中转一个或多个回转,为的是增加土炕的受热面积、充分利用热量。这样,土炕就会很暖和。
2——“淋石灰”,就是将块状生石灰散放于“化灰池”中,用胶皮管接水,向生石灰块上浇水。这样生石灰遇水后,就会起化学反应,使生石灰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氢氧化钙就是熟石灰。熟石灰连同水经过滤网流入“沉淀池”中,滤网挡住了未熟化的生石灰残渣,但生石灰未熟化的小颗粒不能挡住,流入“沉淀池”中继续熟化。为了保证生石灰小颗粒充分熟化,淋好的熟石灰不能立刻使用,应在“沉淀池”中存贮15天以上。否则用它来拌制的砂浆抹灰层会产生干裂和爆灰等现象。“沉淀池”中的熟石灰应防止其干燥、冻结和污染。防止干燥方法,可在熟石灰面上放一层水,这层水既保持熟石灰湿润,又防止熟石灰与二氧化碳气接触而结硬。防止冻结方法,可在“沉淀池”顶上加一个保温盖。防止污染方法,可在“沉淀池”顶上覆盖一层帆布或尼龙布。淋制好的熟石灰,使用时一般称为“石灰膏”,“石灰膏”内不得含有未熟化的生石灰颗粒和其它杂质。用于罩面的“石灰膏”,其熟化时间不应少于30天。在淋制过程中,还要视生石灰熟化情况经常向生石灰浇水,以使生石灰不断地在熟化,如果未能熟化的生石灰残渣多了,应及时清除。
3——“搓脊坯”,就是“用泥混合适量‘麦穰’4和泥制作炕坯”的意思。
4——“麦穰”,就是“压瘪铡碎的麦秸杆。”既可以做牛马骡等牲口的饲料,也可以“和泥”增加泥土的韧性,用于“抹墙”、“搓脊”等等,做“固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