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院长道:“您先别急,也不是啥大事。好像是你家老爷子领着你家小女儿,今天一大早上坡掰玉米,大概是嫌路远就捎了午饭。你闺女可能没睡醒,路上一手拎开水瓶,一手搓眼睛,没注意就被露出路面的石头绊倒,烫伤了。老爷子一见,当然着急了,他抱起孩子就往家跑,年纪大了,慌里慌张的又摔了一跤。孩子倒是没事儿,除了轻微烫伤,只有额头磕破了点皮儿,就是老人的大腿骨折了。你先别急!现在老人跟孩子都被村人送到县医院了。只是因为大忙季节没人陪床,你们村的书记就辗转找到了赵团长的家属,把电话打到我家里来了。”
继祖听了,感激地说:“谢谢孙院长!这么晚了还来通知我们……”
雪梅急了,流着泪抱怨继祖道:“咱爹也是,身体又不好,干嘛还要上坡?棒子又不是麦子,拖几天掰又能咋地?他就不能等等,等咱们回去再掰也晚不了。看看这回儿弄的,怎么办?”
继祖呵斥道:“慌什么?孙院长都说了,咱闺女没事儿,爹也不过跌断了腿。再说了,他俩不是已经送进医院了吗?你就知道埋怨咱爹!不用问,咱爹肯定是看见人家都下手掰棒子了,他心里着急,又不知道咱俩几时回家,这才领着孩子上坡的嘛!你这会儿埋怨他一个老人管啥用?”
雪梅捂着脸哭出声来:“俺不埋怨他埋怨谁?你说说,俺统共养了仨闺女,这还没怎么着呢,就伤了俩。唤弟已经这个样子了,囡囡再烫出个好歹来……”
一听这话儿,继祖登时火了:“唤弟哪个样子了?孙院长不都说了囡囡没事嘛!你就知道哭,哭、哭、哭!再哭出去哭,别影响到唤弟休息。不长脑子的娘们,哭要是能把孩子的腿哭好了,我陪你一起哭……”
赵书记看他俩人要吵起来了,赶紧劝道:“继祖,你少说两句吧,出了事儿就要赶快想法处理事儿,吵吵能解决啥问题?这样,咱仨现在马上回家,我让司机先送你俩去医院……”
文龙赶紧说:“俺也回去!”
唤弟伸手戳戳床边一声不吱的曹森,说:“曹森也回去,干爹,车里能坐开吧?”
曹森瞪了唤弟一眼,恨恨地道:“我不回去,坚决不回去!我好不容易跑出……”
赵书记意味深长地看着曹森,掰着手指,别有深意地说:“司机、我、你爹、你叔叔婶婶,看,现在已经有五个人要回去了,车里还真坐不下了。我看,小曹还是留下吧!”
听了赵书记的安排,曹森总算松了一口气,他窃笑着,离开唤弟远了一点。
雪梅流着泪上前,摸摸唤弟的头说:“唤弟,你要赶紧好起来呀,婶婶不能陪你了,对不起!”
唤弟故作大度地说:“婶婶快走吧,二爷爷和囡囡妹妹那里更需要你。”
文龙挤不过来,就远远地说:“唤弟,爹先回家看看,过几天收完庄稼,再回来看你。”
唤弟催促着:“走吧,走吧,俺没事儿,你们路上小心!”
要走的人都跟唤弟打个招呼,鱼贯走了出去。
转眼间,满满登登的病房里,“呼啦”一下,人全出去了。
唤弟抬起头,费劲儿地转着脑袋,打量了打量这间洁白的病房,忍不住叹了口气。她羡慕地想:俺什么时候也能跟他们一样,说走就走呢!
没多大工夫,出去送人的曹森就率先跑了回来。
一进门,就听唤弟在床上自言自语地低声叹气:“唉!刚刚跌倒就撞上拳头,才挨过棒槌又遭遇榔头。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那!”
曹森没听明白,就问了一句:“唤弟,你一个人在咕哝啥呀?”
唤弟看看他,心情低落地问:“死‘土匪’,你倒是说说看,俺们家接二连三地出事儿,算不算是‘祸不单行’啊?”
头脑简单的曹森还没想出怎么回答,门外一个朗朗的声音就清晰地传进来:“这点小事儿也叫‘祸不单行’?小同志哎——你可别再胡乱祸害中华文化了!再说了,就算是‘祸不单行’,那也是昨日的祸事了。那出生在咱们山东的‘书圣’——王羲之,不是还在年夜里写过一副有名的对联,说什么‘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嘛!”
“老同志啊,你就别瞎掰了!你说的那个调皮羲之智写春联的故事俺看过,纯粹就是后人胡编乱造的。你想想,那个成语典故——‘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可是明朝施耐庵最先在《水浒》里借宋江之口说出来的。而王羲之呢,他明明是东晋人士,又怎么可能跨越千年、先知先觉明朝大才子将来要说什么话呢!”唤弟白了快步走进来的欧阳一眼,不服气地驳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