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灰头土脑
上官婉儿的学识不需要说的,非常了得,是唐朝著名的才女,她称之为“奇葩”的东西必然是出人意表,见都没有见过的。
武则天更不用说了,开一代先河,结束了中国历史上没有女皇的先例。她的眼界非常高,她承认“奇葩”,同样让人好奇。
狄仁杰很得武则天敬重,被尊为“国老”,其修养学识令人信服,他看了武则天的圣旨,一个劲的叫嚷是“奇葩圣旨”,这话太勾人了,勾得众人个个好奇心大起,恨不得立时看个明白。
“是甚样的奇葩?”
“圣旨上写的甚,被称为奇葩?”
众人在心里一个劲的道。
然而,武则天没有满足他们愿望的意思,冲贾铭招手。
“是呀。眼下打突厥,那会伤亡惨重。”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有理。”众将恍然。
“我也不知。”李隆基摇头道。
李隆基一拍马背,直奔王孝杰的帅府。
冬季天气很冷,冰天雪地,若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一般是不会用兵的。
丰州,校场,李隆基骑着照夜狮王,正在督促训练。
“嗯。”武则天颇为欣慰,拿起圣旨,递给贾铭,道:“记住,这道圣旨务必要召集众将,当着众将的面宣读。”
“昔年,大非川之役,之所以失败,不是薛仁贵之过,而是郭待封不听从号令,擅自行动所致。大非川之役,影响深远,吐蕃得到大非川之地,实力大涨不说,更是虎视眈眈河西之地。”武则天眉头一挑,道:“如今这一战,干系极大,干系北方数十上百年的安危,比起大非川之役更加重要,朕决不容有失!”
“冲啊!杀啊!”
“陛下英明!”众人齐声颂扬。
“武三思呀武三思,你个狗东西,真是不长脑子。”李隆基冷笑一声,扯起嗓子嘲笑道:“你要是告准了,陛下派来的就不是贾祖,而是千骑了。如此明显的事儿,你都瞧不明白,真是丢人。”
“这……”上官婉儿不住摇头,为武三思惋惜:“如此奇葩的圣旨,当着众将的面宣读,这是一点也不给武三思留脸面了。这个武三思也真是的,甚时间闹腾不好,偏偏在这大战的节骨眼上闹腾,真是不长眼!”
直到哥舒翰打下石堡城,唐军对大非川构成直接威胁,这才迫使吐蕃后退。
“将令必一,将令必行,为了让王孝杰更好的号令诸军,朕决定……”武则天眼中精光闪闪,道:“取朕的宝剑来。”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娘嘞,总算苍天开眼了,不一见面就数落我了。”李隆基看在眼里,颇有些不适应。
大非川就是现在的青海湖一带,那里比起西藏更加温暖,气候宜人,是青藏高原上极为重要的经济区。吐蕃打败唐军后,占据了大非川,其实力大涨,对唐朝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武则天要给王孝杰下旨很正常,但那用不着当众宣读,只要让王孝杰知道就行了,要知道军机之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贾铭的年岁不小了,去北方宣旨的话,会让他吃很多苦,他未必受得了。只是,这次宣旨干系极大,非一个能镇得住的人不可。贾铭是武则天身边的老人,有威望,他去很合适,他能镇得住。
“大帅过奖了,大人二字不敢当。”能得王孝杰这样的重将称一声“大人”,那是何等难得,贾铭脸上泛起笑容,倍感荣幸。
“说打突厥嘛,眼下已经入冬了,大漠上已经冰天雪地了,不宜于用兵呀。”
“大帅到!”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
武则天接过,一手持剑鞘,一手握住剑柄,拔剑出鞘,在清脆的摩擦声中,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出鞘。
贾铭忙上前几步,挺直身子,等待武则天吩咐。
“楚王请放心,陈玄礼明白。”陈玄礼忙领命。
如此当众宣读的旨意,会是什么呢?这还真是让众将好奇。
从大非川失败到唐朝拿回石堡城,那是上百年了,这对唐朝的威胁有多大,可想而知。
“他来做甚?”李隆基有些惊讶。
“莫管那么多,见到大帅就知道了。”李隆基道。
李隆基来到唐朝后,第一次与贾铭见面,是武承嗣状告李隆基吃牛都不吃的青蒿,丢了皇家脸面,被贾铭好一通数落。
“甚么?”
“武三思,你这狗才,竟敢诬告大帅,我要杀了你!”
王孝杰的帅府就是唐休璟的将府,因为王孝杰要在丰州停留一段时间,唐休璟就把自己的将府让了出来,让王孝杰发号施令。
而眼下正在进行的这一场战事,其影响比起大非川更大,大得多。若是唐朝失败的话,突厥就会一举复国,对北方构成巨大的威胁,很可能北方会落入突厥之手,那就麻烦大了。
“宣旨?宣甚旨意?”众将迷糊了。
“武三思,你好大的狗胆,竟敢中伤大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