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洛阳,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开了。
“你知道么?庐陵王要回京了。”
“真的假的?庐陵王十几年没有回京了,他怎会回京呢?”
“碛口大捷,陛下心中欢喜,没准就让庐陵王回来了。”
“庐陵王回来,真是太好了!这下好了!皇嗣坐镇东宫,再有楚王立下大功,皇嗣的地位大涨。庐陵王再回来,整个李氏的地位就高了很多,陛下要立子为太子了吧?”
“要是在以前,陛下立侄子为太子还有可能,如今嘛,却不太可能了呢。要是没有楚王,就不会有碛口大捷,就不会有屠尽百万突厥的大胜之仗!人心本就思李,如今对李氏更加感恩戴德,陛下要是不立李氏就是对不住百姓。”
“没错没错。无论如何也要陛下立李氏为太子。若是陛下要立武氏,我等无论如何不服。”
“武氏甚玩意儿!武氏除了会作威作福,祸害百姓外,还能有甚能奈?听说那个武三思贼子,此次去北方,就没有立过功呢。”
“见过皇嗣。”一队官员快步而来,冲李旦见礼,个个脸上泛着笑容。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七哥!七哥!”李旦和太平公主欢呼着,飞也似的冲了过去。
李旦虽然软蛋,没有过人的才华,没有强势的性格,却是谦恭孝友,为人谦和,更不会仗势欺人,百姓对他本就很爱戴。
“成器,你七伯就要回来了,你督促兄弟姐妹,做好准备,一定要好好迎接你七伯。”李旦笑呵呵的,对李成器道。
“免了。”李旦问道:“你们也是前来迎接七哥的?”
xxxxxxxxx
武承嗣的魏王府里,武承嗣和他的心腹张嘉福、王庆之等人正在商议。
爪牙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着眼下严峻的情势。
东宫,喜气洋溢,一派喜庆气氛,比起大过年还要热闹。
没过多久,张嘉福、王庆之,以及一众爪牙垂头丧气的回来,而且,还是个个鼻青脸肿。一身的血污。
两兄妹一边跑,一边睁大眼睛打量,只见前面出现队人马,一面王旗上书“庐陵”二字,正是李显的车驾到了。
“魏王。你听说了么?大街小巷都在传扬李显回京的消息,百姓兴高采烈,跟大过年似的,这不是好兆头呀。”
“你说得对。可我们该如何做?”武承嗣眉头拧得很紧。
“对!造谣。有道是众口烁金,只要我们造谣,就不信不能让李氏颜面扫地。”这些爪牙齐声附和。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狄仁杰才干非凡,是国之栋梁,百姓对他很是爱戴,见到他自然是欢喜不已。
“我本想阻止李显回京,无奈李旦这蠢货极力支持,竟然用亲情说动了陛下。”武承嗣脸色难看,很是不爽,沉声道:“李旦。你就不怕李显夺你的太子之位?”
虽然上次太平公主想要除掉自己,这令李旦极是伤心。不过,太平公主今天能来,这说明她还是顾念兄妹之情的,注重亲情的李旦不能不喜。
因为唐太宗的关系,人心本就向着李氏,想要立李氏为太子。再加上李隆基此次大战的表现特别抢眼,可以说李隆基左右了整个战局的走向,若是没有李隆基,就不可能有如此大胜之仗,就不可屠尽百万突厥。
“八哥,你真够早的。”太平公主脸上泛着笑容,快步朝李旦而来。
来到城门前,仪卫停下来,李旦从车里下来,站在城门口,眼睛瞪得滚圆,死死盯着前方,一脸的期盼。
“人心向李!”有心思灵活的人已经明白了。
只要武承嗣愿意出金,这事儿就好办多了,一群人兴冲冲去造谣。
“武三思那贼子不仅没有立功,还打了败仗。这一仗,诸将皆立有大功,唯有武三思这贼子吃了败仗,没有立功,真是丢人!”
李旦前奔后蹿,给佣人作指示。
“七哥多年未回京了,我怎能不来?”太平公主笑呵呵的,道:“十几年了,我们三兄妹终于要相聚了。”
要想阻止李显回京,已经不可能了,若是能让李氏颜面扫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国老来了!国老来了!”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声。个个眼睛放光,如同看见老祖宗。
“是呀。庐陵王回京。我等岂能不前来迎接?”
狄仁杰冲百姓挥挥手,引得百姓更加高兴,欢呼声响彻天地。
“七哥回来了,我们三兄妹一定要多聚聚。”李旦满脸喜色,道:“这些年,七哥在外面,可苦了他呀。”
“来了!来了!庐陵王来了!”百姓爆发出一阵惊天的欢呼声。
“父王请放心,我一定办好。”李成器忙道。
“造谣。”王庆之想了想道。
“小妹。你也来了。”李旦脸上泛着笑容,极是开心。
“可不是嘛!”太平公主也是满心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