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宜人的办公室
出了这个主办公室,隔壁是也是个办公室。里面一前一后的摆着两张办公桌,上面摆着电脑。一面墙上摆放着乳白色的铁做的带着保险柜的文件柜,跟我们在苏州的时候用的文件柜是一模一样的,也不知道是怎么被之凌寻来的,看见这柜子就好像又回到苏州了一样。看来一个人用惯的物品,都是有感情的,他是个恋旧的人,他在这边的家具,不管是色调还是款式,都是跟我们苏州的时候一样的,都是我喜欢的色调和款式。我甚至霎时有点感动,从这些摆设来看,他是想着我的眼光和爱好来选的。柜子对面的墙上也是一幅之凌朋友棠甫的书法,是苏溪亭的诗: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寒。”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兰溪棹歌》相近。戴叔伦公元780年在(唐德宗建中元年)旧历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苏溪在今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与浙江省东阳市不远,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作的。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这位倚阑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思的是什么呢?“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寒。”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一汀烟雨杏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如此写法,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里的警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冬瑾17:53:58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6*9*s*h*u-b-a.cx】
横幅对面的墙根,是一对跟之凌卧室里一样的木头沙发,中间的茶几也是古典红的木的质地,桌面上镶嵌着一支金色的梅,流线型的样式看上去古色古香的,让人很想沉浸在这氛围里。差不多50个平方的办公室,两面都有窗子,光线很好。平常是会计和技术员他们在这里办公的,现在不是工程的开始阶段,所以他们都空闲着,放假了,不久新工程开始又得忙起来的。现在暂时就成为我的办公室了,我每天在这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是写作就是看网页看电影,很让人不舍得离开啊。
冬瑾17:43:17
是不是俊的爸爸在杭州玩?
冬瑾17:43:03
冬雪残荷17:44:51
还好的
快下班了吧
冬瑾17:53:40
15号的票,已经买好了
想的呀
什么时候到杭州
恩
说起卡露丝,我都有点想它了,这不,我女儿给我发信息了:
卡卡想死你la
冬雪残荷17: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