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孔丘教六艺,后世学四书五经”,在学四书五经的过程中,高泽的“六艺”也是齐头并进,“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这些一样也没落下,描红摹字、临帖抄仿、珠算、作诗、作文、讲解诗文、评古论今,现在的高泽虽然还算不上是“通五经贯六艺”,但也是小有成就,早就超过了他周边的那些孩子了。高庆林和王五爷知道,高泽是个难得的奇才、天才,他们一定要把他培养成一个全能全智福慧双修的全面型的人才,所以两人都是倾尽所能,压榨了高泽几乎所有能利用的时间,两位老爷子穷其一生所学所知所见所闻,耳提面授,所教授的内容囊括了江湖三百六十行的零零总总,高老爷子还不顾王五爷的极力反对,还把江湖外八门的许多东西都教给了高泽,高泽倒是无所谓,他是来而不收非礼也,不但全盘吸收,还举一反三的提出了许多的问题,这些天马行空匪夷所思的问题,让人实在是无从下手难以回答,搞得两位老爷子一个劲的感叹,这小子真是个妖孽呀,锦心绣肠剔透玲珑,又机变如神慧心巧思。
林佩云的早饭很快就弄好了,稀粥,摊了一锅干面饼,鸡蛋炒咸菜,萝卜干,这是这爷孙俩的最爱,一会儿功夫,早饭下了肚,高泽和爷爷分别都忙活起来了。
高泽一想起那个鼻烟壶,心情顿时好了起来,粉彩鼻烟壶为圆形扁腹,椭圆圈足,壶正面用金线开窗,窗内用青色绘山石,山石中绘牡丹卉,壶背面同样用金线开窗,内书6排文字,壶两肩侧用粉彩勾绘蔓草卉,使整个壶显得富丽华贵,壶体边侧用多种色彩绘锦地纹,颈部红地上绘蓝色回纹,底施松石绿釉,足底红彩篆书“乾隆年制”横行四字款。此壶造型规整,胎质细腻,图案纹样清晰,整个画面使用了红、粉、绿、黄、金等色,色彩丰富,浓淡相宜,恰到好处,正是乾隆粉彩的秀丽雅致、粉润柔和的特点。高泽把乾隆粉彩鼻烟壶拿回家的时候,高庆林也是吃了一惊,以为高泽从王五爷那儿偷来的,了解了情况之后,才哈哈大笑起来,指着高泽笑骂道:“你这小子就是调皮,让你吃个药,你还玩出样来了,居然还敲诈了你干爷一回,真是不知好歹的家伙,老王呀,你也真是的,怎么就这么纵容这小子啊,你呀,看好你的那些宝贝,好自为之吧!”
小村的早晨,有奇异的美景,一缕缕淡淡的晨雾像绸带飘在湛蓝的天空,绸带的两头分别系着近处的村庄和远处的田野。
五岁的高泽纯洁无暇天真烂漫,又长得粉嫩白胖还非常壮实,虎头虎脑活泼可爱的样子,是那种一看就让人喜欢让人呵护的小孩,再加上他天资聪颖伶牙俐齿,嘴又甜,见人就叫,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喜欢他,谁看见了都要抱一抱,亲一亲,夸一夸。
高泽在爷爷高庆林和干爷王五爷的督促和教育下,早已显现出了异与常人的智慧和能力。像什么《蒙求》、《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神童诗》、《千家诗》、《庄农杂志》、《幼学琼林》、《弟子规》、《音律启蒙》、《增广贤文》这些对高泽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了,他早就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而像《四书五经》里“四书”《论语》、《孟子》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文心雕龙》、《字贯》、《全唐诗》、《古文观止》、《时文》、史书《二十四史》、《尺牍》、《杂字》、诸子百家、历代文选这些也早已经铭记于心、烂熟于胸了,虽然这些书都有译文,但还是有好多的意思不太理解,干爷说等他长大了就慢慢的明白了,就看他的悟性了。
爷爷高庆林早早起来,在屋前的空地上,放着一张小方桌,竟然也是黄梨的材质,看来高老爷子是个黄梨的“粉丝”呀,小方桌混面抹边,面边攒框镶黄梨板两块,束腰牙板直角回纹,牙板起阳线饰满工回纹,精致小巧,包浆自然古朴,也是久用之物。老爷子舒服地躺在那把自己常用的折叠式黄梨躺椅上,躺椅头枕呈曲线,靠背上端以矮佬三分,设海棠形开光,背部攒框镶席。扶手三弯,可收放自如,侧牙板饰以云纹,下置脚枨。小方桌上的南瓜形的紫砂壶里泡着一壶茶,紫砂壶壶身造型扁平,作八瓣南瓜形,腹部圆鼓,向上渐收敛而成小圆口,流似卷状瓜叶,把作成随意弯扭的瓜蔓,藤蔓贴饰壶身,钮似瓜蒂,身为瓜形,材质为紫红泥调砂,看起来湿润细腻,壶把梢下赫然盖有“陈子畦”三字篆书方印,茶水还冒着热气,馥郁芬芳、醇香清雅、清香扑鼻。
高泽每天有许多忙不完的事,“诗词歌赋文琴棋书画剑”,也就是他七窍玲珑心开目明,海量的知识在他闻一知十过目不忘的天赋汲取之下,就像涓涓细流汇聚成了江河,而江河又奔腾不息的涌入了海洋一样,而他就像广袤无垠幽深浩瀚的大海,任你波涛汹涌白浪滔天,还是滔滔不绝奔流不息,波澜不惊之间,他已经发展壮大气势磅礴得碧海青天沧海横流了,用乘风破浪才大如海竟然丝毫也不为过了。
《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四书:
注:四书五经
石火光阴的时间就在高泽孜孜不倦的学习中如白驹过隙一般转瞬即逝,高老爷子还是一如既往的隔三差五的给高泽洗澡,依然是用中药熬制洗澡水,不过,随着高泽慢慢的长大,这熬制所需要的中药的数量重量和种类也在逐渐地增加,熬制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当然也要付出的更多了,高老爷子却从不让别人帮忙,连媳妇林佩云也不让插手,只是自己一个人在房鼓捣,配制完药材,又自己来烧火熬制,说是要掌握好熬制的时间和火候,稍有差错就会使药失去了功效。原本林佩云还有点反对公公用中药给高泽洗澡,可是几年下来,高泽的身体非常强壮健康,从来没有生过病,甚至于连最普通的感冒发烧都没有过,这才让林佩云彻底的放下心来,看来老爷子所说的“强身健体、固本培元、洗精浌髓”还是有道理的呀,也就随他去了,当然了,几年下来,也成了习惯了,就是高泽这小子自己也是习惯成自然了,要是到了时间没洗药澡的话,他就会浑身不自在。
清清的闲塘边,挺拔的杨树留下了繁茂的倒影,野尽情地绽放着,白的如雪,黄的鲜亮,粉的娇媚,一片片野草莓结着鲜红的果,像颗颗红玛瑙抛撒在碧玉间,果在晨光里散发着露润的蓬勃。几只水鸟呆呆地守候在浅水边,遇有惊扰,不舍地飞离,水面上留下雪白的翅影。向远处眺望,有雾气弥漫,轻盈飘逸,白茫茫的一片,像隔着一层纱似的,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仿佛向神话里的人间仙境一般。
五经是古代儒家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
注:六艺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艺现代解释,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本文由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