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文房雅玩
文房雅玩自古盛,案头清供品类精。
昔日文人墨客物,携归君家纳清风。
——《文房雅玩诗一首》
林佩云见高泽不推门也不敲门,只是站在门口发呆,就觉得奇怪,今天,儿子的表现异于平常呀,这小子是怎么了?不会这么会就想家了吧?
目前轻轻推了推高泽,林佩云也顺势把虚掩的大门推了开来,说:“小泽,愣着干什么,进去呀!”
高泽回过神来,“哦”了一声,还恋恋的向巷子的两头望了望,如果有可能的话,一定要把这一片老宅子保护好,最好是全都买过来,才好规划才好修复,当然这一切都得等自己当大了,有能力了才行。
进了院子里,外公林震青,外婆华素英,两位老人都在家呢。
明代扬*州人周嘉胄的《装潢志》谓:“王州世具法眼、家多珍秘,深究装潢”。明代胡应麟《少宝山房笔丛》有“吴装最善,他处无及”的高度评价。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高泽拿着手中的臂搁继续侃侃而谈,俨然就是一付小大人小教授的模样:“臂搁的材质很多,有竹子、黄杨木、紫檀、紫砂、红木、象牙等材料,其中以竹雕的最为常见。竹臂搁一般都是用一节竹子剖开制成,长度一般不会超过一、两尺,宽度大约为七八公分。”
“臂搁的出现与古人的书写用具和书写方式有密切关系。过去,人们用的是毛笔,书写格式自右向左,稍不留意衣袖就会沾到字迹。于是,聪明的明代文人们发明了臂搁。”
见女儿和外甥来了,自然是说不出的高兴,拉着手,摸着头,亲着小脸蛋,直要把高泽捧上天才好,高泽当然知道,外公外婆对自己的疼爱和呵护,也是一个劲的甜甜的叫着,哄老人开心。
“外公,这付对联是谁写的呀?”高泽开口问林振青,眼神里满是希冀和急切。
能看得出来,这付对联是刚写没多长时间,用的也是如今市面上常见的宣纸。
左右挂着的一副对联,乃是仿的颜鲁公颜真卿的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林振青一看高泽这急切的样子,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同时又对他的自信和好学在心里大大的夸赞了一番。
“另外,文人墨客们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挥毫泼墨时,将臂搁枕于臂下,一来可防止臂上汗水洇纸,二来由于竹子性凉,有祛暑功效,可得一时清爽,因而也有人管竹臂搁叫‘竹夫人’。”
放眼往墙壁上再看,嗯,怎么多了一付对联呀,原本也是没有的。
这个外孙真是太出色了,也不知道,他家的两位老爷子是怎么教的,我们林家怎么就没有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材呀,哪怕有小泽一半也行啊!
高泽听了就有些奇怪了,连忙问:“外公,您快别跟我打哑谜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还什么打赌?”
“大概在纸张发明以前皇家所藏的图书秘笈大都只是一些刻写有文字的竹木片,而这种藏在秘阁中的竹木片后来也被代称为‘秘阁’。故明代时用来枕臂的臂搁也沿用了‘秘阁’的名字。”
高泽也是久学书法之人,自然知道这付对联的妙处,写联之人用的是“颜筋柳骨”的“颜筋”之法,用笔浑厚强劲,饶有筋骨,亦有锋芒,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
所以一定要及时装裱,才能使墨气托出纸面,使画面生动,有益于颜色滋润、饱满<font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font-size:0;overflow:hidden;width:20px;“>[)看:;书网目录]</font>浑厚可观。书画一经装裱、便觉神采墨妙,而成为完整的作品使人感到赏心悦目。
林振青的眉头稍稍邹了那么几秒钟,随后就松弛下来,又是呵呵一笑,说:“小泽啊,你想学赵大爷的书法,这个是好事啊。前些天,老赵来我这儿,我把你的事都跟他说了,包括你说那幅字是郑板桥真迹的事也对他说了,你猜猜他是怎么说的呀?”
“当然,长短与镇纸相近的臂搁,也可充当镇纸,压在上面,防止纸轻易被风掀起。”高泽这一番说辞下来,林振青的目光里全是笑意,除了频频点头之外,就只有满心的高兴和赞赏了。
装裱亦称“装璜”、“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美化和保护书画及碑贴的技术。装裱也一是门艺术。俗话说,三分书画七分装裱,可见装裱之重要。
凡新写好的字画,存放一段时期后,让墨色、印泥有一个自然晾干的过程,但最好不要长期放置,因为写画时受水墨、颜色和胶水的浸渍,干后就会凸凹不平、起皱痕,若不装裱衬托,非但不如原来的样子,还要减色。
“小泽啊,东西就在我这儿,你先别着急看,你先跟外公说说这三样东西,好不好啊?”林振青故意吊高泽的胃口,先让他说那三件文房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