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人情?沛柔记得前世也出过这件事,却不知道具体是为了什么,她不由自主的就放慢了脚步。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太夫人说起常氏来总是没好话,也不顾及这是在人家女儿跟前。
太夫人的语气始终是很淡的,“我何曾没问过你,不过是你始终不肯开窍罢了。你是润丫头的亲娘,二郎也是润丫头的亲爹,他已然是点了头了。”
“那时候是昭永八年,祖母就曾说过崔大人这个人很厉害,是个能吏。如今五年过去了,他已经是陕甘总督了。”
“总归祖母和二叔母不会亏待了二姐姐,做妹妹的只等着将来去秾芳阁祝贺大姐姐就是了。”
“我也给过你时间去挑崔家的毛病,整个一个月,你派到西北去打听的家下人们也回来了吧?除了一句西北荒凉,还能挑出别的毛病来么?”
这样莽撞,不是常氏又是谁。
沛柔和海柔对视了一眼,俱都知道今儿是没机会了,不过毕竟事情还没定下,她们急也无用。
沛柔只好尴尬的对她笑笑,往茶房去了。
“那时祝寿的时候,崔大人就在其中,我想去看看,然后大姐姐就把咱们拎了回来的事?”
“而且他的妻子姜夫人,前几年也是常见的,温柔贤淑,定然是个好婆婆,不会搓摩大姐姐的。”
又三年,今上驾崩,敕勒以为有机可乘,以贞惠公主祭旗,集结重兵挥师南下。
太夫人坐在罗汉床上闭目养神,沛柔正轻轻替她捏着肩膀,忽然有人直接掀了湘妃竹帘闯了进来,身后跟着一大串相劝的仆妇。
又过了一旬,恰好又是宫里沐休的时候,夏日午后静谧,只是偶尔能听见几声蝉鸣。
她站在窗下,还想再听听太夫人怎么说,陆嬷嬷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到了她身后,清了清嗓子。
沛柔就从罗汉床上下来,给常氏行了礼,低头往茶房的方向去了。
常氏站在太夫人近前,却并不开口,只是冷冷地盯着沛柔。
“又或者是有了身孕,身边连个可心的人都没有,到时若是出了意外又该怎么办?”
太夫人便道:“你娘的心大,这一家家一户户的,她都瞧不上。”
太夫人就拍了拍沛柔的手,“沛丫头,前几日才教了你怎么沏茶,你现在就去茶房里给祖母沏一壶老君眉过来。”
*
“从指挥同知升到参将的位置要积攒多少军功?大哥一句话,那崔成燮就把他提了上去,原来是拿我们润姐儿去填了人情。”
“陕甘总督和其他地方的总督可不一样,燕梁立国到如今,只有西北还长年有战火,在那边当官自然也很不容易。”
“谁知道原来是前一阵子大哥求那崔大人办了件事,把一个姓应的什么指挥同知放在了大同参将的位置上。”
常氏看来很激动,声音几乎有些尖利,“娘还想瞒我。我原以为娘非要把润姐儿嫁娶西北那种穷乡僻壤的地方,是觉得崔家哥儿的人品实在难得,崔家又是少有的家风清正的人家。”
太夫人就笑道:“还在我面前唱起双簧来了。今儿你们就是说破了天,我也不会告诉你们的,总归事情还没定下来,只等着消息便是了。”
她就看了一眼太夫人,见她神情很平静,像是并不意外今日常氏会过来。
从昭永十年诚毅侯府齐家的兵权被卸之后,就被今上派往了西北的父亲才得以归家。
说来也是话长,昭永十五年,贞惠公主由今上做主嫁去了西北,成了敕勒王的大阏氏。
“你当年嫁到我们家来也是新妇,我这个做婆婆的可曾给过你气受?我们家的人口难道不比崔家复杂?”
惜才之心人人有之,父亲能慧眼识英,难道崔大人就不能?
太夫人语带嘲讽,“今日之事,恐怕又是你那个大嫂怂恿你过来和我闹的吧?她又给润姐儿说了什么人家?”
“三姐姐可还记得咱们第一次去恒国公赵家,赴他们家孟老夫人的寿宴的时候。”
常氏仍旧要辩,“且不说崔大人什么时候才能被调回中央来,这几年润丫头是新妇,娘家又远在千里之外,她若是受了委屈,无人可以替她撑腰。”
“这些年你在燕京各处行走,谁人不尊称你一句‘徐二太太’,你扪心自问,这些难道都是你娘家人给你的体面么?”
“何必做什么江浙总督的儿媳,直接做太子妃岂不是更好?”
女儿嫁入了许家旁支,傅氏这些年自以为搭上了太子这条船,居然也就不自量力地抢着为江浙总督许士洀牵线搭桥了。
祝?大家周末愉快!
接下来几天日更三章,赶进度让男主早日重生。
顺便,接下来的几章大部分是修罗场。i小柯集合,i齐延可以先不用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