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重工

关灯
护眼
第112章 团队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112章 团队

老板有吩咐,佩曼哪敢怠慢,他赶紧把这件事记了下来。至于说“辰宇”这两个汉字怎么写,届时自然会有人帮忙,佩曼要做的就是演好一个牵线木偶的角色,人家怎么摆弄,他就怎么做好了。

接着,冯啸辰又开始安排有关公司的运作规则。照他的设想,杨海帆担任公司的中方总经理,佩曼则担任外方总经理,名义上是佩曼比杨海帆权力大,实际上佩曼只是技术培训顾问,兼德国销售处的经理,对企业的运营没有任何决策权。

佩曼未来将在桐川呆两个月左右,如果必要,还可以再延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的任务就是向中方人员介绍菲洛公司的技术要领,培训中方技术员和工人掌握从菲洛公司运来的设备的使用方法。这批设备目前已经抵达浦江港,很快就会发运到桐川来。设备中有十几台数控机床,这在中国的机械企业中还是极其罕见的。冯啸辰甚至担心没有一名工人能够使用这些机床,不得已的时候,恐怕还得再请几名德国技师来做培训了。

菲洛公司在油膜轴承方面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最重要的技术资料是由冯舒怡亲手交给冯啸辰的,这一次他也已经带到桐川来了。还有更多的实验资料会随着设备一同运来,成为辰宇公司的技术档案。要消化这些资料, 也需要有专业人员, 佩曼要负责向辰宇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这些资料的情况,解答疑难问题。总之,就是要把他所掌握的菲洛公司技术最大限度地榨出来,成为辰宇公司的技术。

对于这个安排, 佩曼没什么异议。公司已经卖给冯啸辰了, 所有的技术都是属于他的,佩曼只是一个普通雇员, 老板让他做什么, 他就做什么,只要老板能够兑现给他的出差补助, 他就算在中国多住几天又有何妨?

当然, 冯啸辰也不会太不把佩曼当一回事,他交代杨海帆,尽量安排好佩曼的生活,住宿和饮食方面, 都可以照着接待外宾的标准来处理,不必太苛刻了。桐川毕竟只是一个小县城,生活条件与德国是无法相比的, 中国人自己已经习惯于这种生活条件了, 佩曼毕竟是个外国人,没必要让他太难受了。

这些事情,目前在整个辰宇公司只限于他们三个人可以知道, 所以他们必须要闭门磋商。谈完这些, 杨海帆便领着冯啸辰、佩曼二人来到了车间, 与工人们见面。

桐川农机厂有两个车间,一个是金工车间,另一个是钳工车间。金工车间是做各种机床加工的, 钳工车间则是一个大杂烩,除了装配之外, 还有电焊、热处理等工序。农机厂原来的业务只是做一些农机具的修理, 偶尔承接一些特殊机具的单件生产,也谈不上有什么工艺流程, 基本上就是想办法把东西做出来就行了。

自从要与德国人合资的消息传来之后,县委根据杨海帆的建议,把原来的厂长调走,任命杨海帆到农机厂当了厂长。这一个多月时间里, 杨海帆在厂里搞生产整顿,挑出了一些老弱病残以及吊儿郎当的职工, 通过县委的力量, 找了个名目都调到外单位去了,留下的都是手脚比较勤快、头脑比较灵活的。

对于杨海帆的整顿工作, 范永康和熊小青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基本上是杨海帆提出什么要求, 他们就满足什么要求。调走一个老厂长,以及安置十几个不称职的职工,对于一个县来说根本就算不上啥难事。杨海帆的理由也是非常充分的,人家好不容易弄来一个外国投资商, 如果让外宾看到厂里的职工素质这么差,临时变卦, 不在这里投资了, 桐川不就傻眼了吗?

清理走了冗员之后, 接下来就是补充新人。这件事是冯啸辰交代的, 杨海帆有些犹豫, 生怕动手太早,未来有什么变故,但冯啸辰再三催促,杨海帆也就只能照办了。

补充进来的名义上叫作新人,平均年龄却已经达到了60岁,其中只有一个年轻人,那就是冯凌宇。也得亏有他这么一个人,才把平均年龄给拉低了两三岁。这批新人正是杨海帆向冯啸辰说起过的浦江的退休工人,杨海帆回了一趟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加上冯啸辰开出的优厚条件, 一下子就招到了20多名技术精湛的老工人, 并把他们带回桐川。

这些退休工人当然是没有编制的,因为合资企业还没有建起来,所以他们甚至连个正式的名份都没有。杨海帆把他们安置在厂里住下, 用冯啸辰提供的经费给他们发着工资,让他们先熟悉环境,同时向农机厂原来的工人传授一些技术。

桐川农机厂原来也就是50多人,裁掉十几人之后,剩下的还不到40个人,浦江来的老师傅们平均每人也就是指导一两个工人而已。原来这些工人的技术水平之差,简直是令人齿冷。老师傅们来了之后,对这些人稍加点拨,众人的技术水平便都有了突飞猛进的上升。被杨海帆留下来的这些工人,多少都是有些上进心的,他们见这些浦江来的老师傅又有本事,又愿意传授他们技艺,一个个都心存感念、五体投地。一个多月来,新老工人的感情日益融洽,厂里的氛围也变得格外和谐。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邪帝独宠:倾城魔妃 未来科技 金主的恩赐:豪门盛婚99天 直播之荒野大冒险 大天劫时代 笑看道士吓死鬼 一胎二宝:亿万首席爱妻入骨 财色气功大师 我真是雷神 最魅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