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理是我的少年,道家的理是我的中年,佛家的理是我的老年。”
三种意境的平衡在此时被打破,一时间,那博学之意暴涨将另外两种意境逼至角落,而后吞噬一空。
“我苦读经书,通读佛门之理,却只看到了一个字——空!”这说明,此人不是不能成就天人,而是没有想好,到底应该选择哪一条道,哪一种理来诠释天地。
“少年之我,以匡天下为志,却终究被世道所淹没,中年的我,以山水淡然为乐,却终究只是逃避。”
“我第一次见王重阳的时候,见到了九阴真经,而后我弄出了一本九阳真经,但这不重要!我的目的是想就三教合一与他交流一番,那个时候,天地还未大变,只是纯粹地讨论交流。”
“放下!”
垃圾!
“嘭!”
一种意境,博学多智,亦有教化启迪智慧之功,见之如见夫子,只觉某处一紧,后背汗毛倒立,不由心中升起害怕之意。
他看着张狂的火工头陀,面上却并无恼怒,无悲无喜地瞥了火工头陀一眼。
一种意境,慈悲光大,恍若见到无量佛光,普济救世,见之如见佛陀,好似得见彼岸。
只是作为一个粗人,他有些听不懂斗酒僧的话了而已。
但他瞪大双眼不是因为震惊,即使王重阳在世,他也自信自己能够用这砂锅大的拳头,送他归西。
“同样是三教合一的路子,这一次,与我的交流,他给了我很多经验,那些经验,都是他一步步用生命试探出来的。”
“或许文道可以,但是文道已经有了两尊圣人,虽然我是以文入武,放弃了文气,但也未必不会受到圣人影响。”
“或许道家与佛家也可以,但是,无人见得真神,也无人得见真佛。”
而火工头陀在见到这一幕的时候,不由目光骇然,看向对面之人的眼神中充满着惊骇。
斗酒僧说到这里,那本来平淡中露着些许怀念的神色,终于忍不住出现了几许可惜。
火工头陀瞪大了双眼,王重阳是谁他当然知道,百年前大势开启后,第一个死亡的绝顶人物,有人说是情杀,因为曾有人见到一位女子为其殉情。
“如果真要舍弃,我只能选择我的少年!”
老年求空亦是如此,少年贯穿了他的一声。
“所以,到了老年,我将视线放在了佛门,试图放下心中的固执。”
作为天人,火工头陀能够感知到,每一种意境都足以他成就天人,奈何,对面偏偏只是个入神。
“百载岁月,天地大变,我也有了更深远的路,奈何,走到入神绝巅之后,我陷入了苦恼,到底应该选择什么道?”
中年的道,寄情山水,是因为少年之志难酬。
“我自道儒两家学了许多道理,却解不开我心中疑惑。”
“哪种理,哪种法才能诠释天地?”
平地惊雷!
天人交感!
斗酒僧踏入了天人境,眨眼之间,两人的战斗形式就发生了逆转,压得火工头陀抬不起头来。
文人之武,少年志气,从来不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