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总级别的初级军官,则是一个月的教程,毕竟要统领一百个人,十个小队的战斗。其中牵扯到不少的专业知识,若是不系统的学习并且考核,这便是对这一百个人的不负责任。
简单来说,一个士卒在进入军营,即开始享受到救世军级别的军训。当某天他积累了一定的战功,获得晋升之后,或许他们会有机会带领一批新兵,届时他们会将这份传统一级级的传递下去,而不是在军校里面专门学习。《救世军周刊》是救世军创办,并且每周发行一期的报刊。整个报刊有三十二页,涵盖了时事政治、市场经济、奇闻异事、放眼世界和约稿文章五大板块。
在深秋时节,当所有的农作物已经收入了谷仓等待着新一年的到来的时候,一份报刊出现在了陕西境内。
市场经济则是讲述通俗易懂的市场经济理念,说穿了就是工业和商业的一些知识,看得多了,经商也会容易许多,甚至经商的人也可以从中吸取知识,进而改进经营模式,运气好收益提高个几倍也不是什么问题。当然,最新的商讯也不会少,同时广告也会最大限度的集中在这一块上面。
如此也好,张弘斌也不希望这样一个改良型的腐儒,把那些年轻的学子们给教坏了。
更别说统领一千人的守备,统领三千到五千人的游击军,以及统领六千到二万人的参将,他们需要修习的课程将更加的长,内容也更加的丰富。至于对外战争的问题,这其实不需要担心,毕竟还有一批老资格的军官,在外面看着。至于他们这批军官,有些则是升一级继续任职,有一些则是作为增兵后的备用军官。
随即更让他们放心的事情,就是针对每一个官衔,安排的不同程度的科目。从最基本的人心掌控,到最基本的战争技术,深入到局部战争准则,初步的参谋,最后到大范围的战略构思,大规模战争的战术安排。总之军校是培养高级指挥官的存在,至于军姿、队列之类的,则是最基本的训练项目,这可不是军校会负责的。否则,要军官何用?
军校的培训开始,张弘斌开始不仅要处理治下的政治文件,还要抽空去给军校的学生们上课,顿时忙碌了许多。
正式开学的那一天,开学典礼上他们都知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张弘斌是这座军校的校长。按照传统的说法,若张弘斌是皇帝,那么他们就是天子门生,前途无比光明。不知道为什么,当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哪怕是最不喜欢读书的人,都觉得或许可以在这里混混日子,毕竟‘天子门生’这四个字,一般人可没有那个资格享受到的。
新的教育部部长交给了汪兆麟,这家伙才投靠张弘斌就担任如此重要多少职务,说出去不知道羡慕死多少人。不过张弘斌就是乾纲独断,而且汪兆麟在上任后仅仅两天就把握住了要点重点,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还负责张弘斌的利益需要,如此能力说出去,就算别人羡慕嫉妒恨,也无话可说了。
作为新闻局的首脑,老岳父徐守放弃了教育部部长的职位,专门从事这个职业。这是他个人的意思,他对张弘斌不重视儒家,反而重视奇技淫巧和工商学,多少有点不满,这个时代的文人都有这个毛病。
最近几天,他更是在筹备一个机构,那便是新闻局。作为一个合格的穿越者,没有人能够忽略舆论的重要性,一个穿越者尤其是一个开了挂的穿越者,更别说是一个有了偌大地盘的穿越者,手头上每一份报纸或周刊显然是失职的。
奇闻异事则是讲述各种小道消息和见闻,其实就是当做娱乐的一个板块,好歹让读者轻松一下。
放眼世界,则是把世界的真实面貌还原,同时对外国的情况进行描述,让哪怕少数人,能够认清这个世界,不再把眼光局限在大明这个版图上。
约稿文章则是《救世军周刊》对一些比较出名的人进行约稿,或者这些人投稿并且审核通过之后,其文章就会在这个版块上刊登出来,而约稿人也会因为得到一笔不菲的稿费。第一版《周刊》,这一板块只有张弘斌一人的文章刊登,其实是张弘斌连载了一篇小说,名字叫做《红楼梦》的。
好吧,又干了一次文坛大盗……至于这本书的内容,张弘斌自然是不记得的,不过系统书店里面难得有那么一本。
如此也好,好歹自己也算是一个可以著书立传的人物,而不是一个暴发户或者只懂兵事的莽夫。最重要的是,这篇文章一经连载,也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若是可以,他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能够写出一篇更好的文章,然后投到《周刊》这里。
其实说来,本来张弘斌已经够忙碌了,奈何如今还要干着文坛大盗的事情,其结果就是在沉重的工作者,无限的劳碌下去。对此,他也只能报之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