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换了个别的将领,那么这场战争已经没什么看头了。
原本的大胜变成大败,最终一溃千里,说出去是那么的讽刺,奈何偏偏它就是事实。不过还好,如今居中调度的不是别人,乃是孙承宗。
眼看后金杀了一个回马枪,而且己方的火器也发生了大规模的炸膛,孙承宗不得不把重心往关宁铁骑和步兵那边倾斜,迅速改变阵型,好歹把局势给稳住了下来。
后金一开始占了便宜,但随着局势的稳定,以及关宁铁骑的骚扰,再加上天色也暗了下来,不得不就此休兵。
好不容易回到了营帐之中,包括黄台吉在内的所有后金将领,都对这次决战表示很大的不满。最糟糕的是,他们已经可以肯定,这场仗打到这一步已经没什么继续打下去的必要了。继续打下去,对方又会玩龟缩策略,而偏偏自己这边的火器也毁得差不多了,根本不适合攻坚。
既然龟壳那么硬啃不下来,知道这点还去啃的,除了傻子也没有什么人了。
“莫非,就那么算了?”阿济格难得率先抱怨到。
“除了撤退,还能怎么样,我们损失了将近两万人,这可是我后金的勇士。我后金人口本来就不多,有多少个两万人可以葬送?”黄台吉扶着额头靠在行军凳上,听到阿济格的抱怨之后抬头说了句。
“早知道如此,我还不如去老十四那算了!”阿济格嘀咕了一句。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老十四,看你神采奕奕的样子,可是大有收获?”黄台吉好不容易才挤出了笑容。
但不能忽视的是,骑兵在很长一段时间,至少在重机枪被发明以前,骑兵依然具备一定的战斗力,尤其是游斗。这次大凌河之战,关宁铁骑这个建制没有被毁,使得大明依然保留了足够的元气,这就使得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明军甚至不必担心后金会大规模南下。
第三,大规模的火器投入使用,同时获得了奇迹一般的战果,这无疑会让后金和大明把更多的经历放在火器的研究这方面上,要么就是想方设法从自己这里弄到图纸仿制。说到底,就是华夏地区的战争史,会自这场战役之后,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冷兵器的落幕会被加速,热武器的上台时间会缩短。
谁都知道,多尔衮和他不太对付,隐隐有自成一系的趋势,再加上老爹努尔哈赤制定的四大贝勒轮流执政的政策,使得这厮总有颗不安稳的心。还好,这个制度黄台吉已经趁着大凌河之战的开始,早早的废止了。
说来,他也是借助了祖大寿这个俘虏,巧妙的混过了大明军队的岗哨和防线,一举南下掳掠了一番再趁兴而归。若没有祖大寿的帮助,只怕他要南下也不会那么容易。
后金南下,大凌河战役就这样草草的落下了帷幕,说出去或许都会被当成一个玩笑。只是在几天之后,张弘斌得到了此战的详细资料,却是认为这场战役,给未来的历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只是大凌河城又没办法修筑起来,同时祖大寿投敌,这无疑也给边军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想来他也知道,今天的决战混了一个不胜不败,但对于后金来说却算是难得大败的结果。若是不趁着这个机会打击一下黄台吉的权威,那就太浪费了,更别说自己的收获还那么巨大。
好吧,这是内阁需要头痛的问题,孙承宗表示自己好歹是完成任务了……
同时不能否认的是,若是黄台吉能够击溃边军,那么其结果就是两军最终合为一股,如洪水一般横冲直撞,胆敢挡在前面的,都会被雷霆之势碾压成为渣渣。奈何,这个最理想的结果没有实现。
“不负所托,俘获了三十万边军和百姓,同时也拿到了一批物资。只是很可惜,没办法继续南下了。”多尔衮先是很激动的把自己的收获说了出来,随即有点调侃似的抱怨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