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由与自我价值的提升而读书,为了国家的强大而读书,为了民族的崛起而读书。
张弘斌的演讲被归纳为以上三个论点。说真的他的演讲的确是言不达意,但没关系,御用文人那么多,优化并且美化一番之后,就成为了一片振奋人心,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优秀演讲稿。
这片文稿传出去,别说那些读书人,就算是秦国治下的百姓,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掀起了读书热潮。
张弘斌适时在周刊上面发表了宣言,扬言在未来的四年时间里,会在陕西各地兴建大小不等的图书馆,只要是当地的居民,凭借着身份证明,就可以获得进入图书馆读书的资格。同时在府级的城市的大型图书馆里面,还专门设立一个讨论区,供读书者们互相探讨学问。
张弘斌的声望,因此又获得了相当大的提高。不管是买不起书,或者没办法弄到足够多书籍的读书人,亦或者那些渴望读书,但是家里却没有钱买书的穷人,对张弘斌这项仁政都是绝对支持和拥护的。
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出息,谁又甘心当一辈子的力巴、农夫、商人和小工什么的?奈何以前是穷,就算想读书也买不到书,这年头的印刷术还没那么先进,故而每本书最便宜也要一百多文,可农民一年才有多少积蓄?
没钱买书,自然更加没钱去私塾读书。学不到知识,只能够继承家业继续耕田。自耕农还好,当了富农好歹可以耕读传家,若是佃农,那就基本上没什么出人头地的可能性了。如今倒好,可以免费读书,虽然没有老师解惑,但听说讨论区每周都会安排一天让各个学校的老师过来坐镇一天,到时候好好请教一番就是了。
张弘斌的惊喜还没有结束,不多久周刊再次发布一项政令,那就是秦国各地将举办夜校扫盲班,每个地方都会设立,大小和规模完全按照当地人口的多少来设置。要就读这个培训班,只需要拿着本地居民的身份证明就可以报名,报名之后可以获得启蒙教材一套,免费获得,然后拿着这份教材可以免费去听课,若是有什么不明白的,还可以像教师询问。
只是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演戏更逼真,闯王的势力被削弱到了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但不管怎么说,好歹李自成已经独立出来,日后会发展到什么地步,那就看他的本事了。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好不容易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当前陕西、大明和后金都是一片安宁,日子过得非常的和平。唯独义军惨一点,先是王嘉胤被叛徒杀死,义军少了一个牵头而且值得信服的大哥。随即闯将李自成,成功晋升为闯王,老闯王高迎祥,在一次行动之中被卢象昇伏击被捕,送到了北京凌迟处死了。
课程是在晚上开,而且只有一个半时辰的时间,在这个七点多就上床睡觉的时代,上三小时去听课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十点多睡觉,到第二天六点多起来,前后好歹也睡了八个多小时。
看着教育事业开始走上正轨,张弘斌还是很满意的。这玩意最浪费时间,而且风险性也最大。比如未来,好不容易费十几年培养一个人才,别人外国来挥动一下锄头,就把别人撬到了自己的国家里,让国家白白浪费十几年的投入。而且这种感觉,就仿佛自己在义务帮助别的国家培养人才一样,说出去多么的憋屈。
但风险未必不能够控制,再说若革命是时代的一种发展趋势,那么就算强势阻碍它的萌芽和生长,最多也只能捂住个百来年,而且必须要付出把所有的教育成果彻底销毁重建的代价。若到了那个地步,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普及教育,若是普及了,就必须要有那一天到来的觉悟,以及如何应付这一天的手段。
毕业后考试,合格者进入华夏大学,到时候华夏大学的理科部应该也会建立起来;同时考不上的也可以选择就读体校、理工学院、医科大、农业学院之类的专科院校。
曾记得清朝戴梓发明过二十八发连珠火铳,完全就是机枪的雏形。而这一把只有六根枪管,相对来说似乎差了一些。不过话又说回来,那二十八发连珠火铳的样子张弘斌也没有见过,天知道原本是什么样子的?
至于张献忠,本来也是今年才和李自成一起造反的,如今却是已经占据了贵州的不少地区,眼看似乎有入川的意思。这位若是入川,是否也会和历史上一样,对四川的百姓来一场大屠杀?若是这样,张弘斌可真的看不过去了。
那是火器作坊那边派人来通报的,说是木头有新产品要展示一番。好吧,那瞬间张弘斌又想起了‘沐氏崇祯三年式’这个火铳系列。本来老木头是说既然张弘斌已经继任秦王,是不是改为秦王历什么的,结果张弘斌觉得自己大度一些也无所谓,再说就算朝代更替,也没办法否认历史上真正存在过崇祯年这个年事实,所以改不改名字也无所谓了。
实际上根据内卫的汇报,当时的战况非常的蹊跷。按说李自成就在高迎祥的附近,若是他去救援那自然不会有被捕的可能性,然而高迎祥如今却被捕了,其中若没有李自成的一些什么手脚在里面,只怕也没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