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贵不可言。
这类人可以是勋贵,可以是皇族,但真正能够在一个国家所有人头上的,只有皇帝一个。
朱由检的情况比较特殊,他是皇族出身,是泰昌皇帝的儿子,天启皇帝的弟弟。最初被封为信王,后天启帝驾崩,这位就顺势成为了新皇,改元崇祯。
按说,成为皇帝的他,应该是这个国家最顶端的存在。只是他来到这个高度,才发现视野不同了的同时,真正意识到了当初自己的祖先建立的内阁制是多么的坑。
其实最初朱棣建立内阁,属于一种文秘性质的机构。奈何弘治皇帝以后,内阁逐渐成为了臣权集中地,甚至威胁到了君权。最后尾大不掉,就连皇帝也奈何不了内阁。
后世评论之中,有一个评论就言明:崇祯锐意改革是好事,他打算向天下证明,自己是有为之君。但是他错在一个地方,就是毫无节制的打压阉党,提拔东林党。在封建时代,一个没办法强势起来的皇帝,必须要学会平衡之道,平衡之道就在于必须要给掌权的一方臣子,制造一个对立方。
阉党,原本就是东林党最好的对立方。两方互相斗争,阉党厉害则皇帝居于幕后帮助东林党打压阉党,当东林党强大的时候,皇帝则居于幕后帮助阉党打压东林党。如此游荡于双方势力之间,可谓是占尽好处,而两者为了得到更大的权利,却不得不巴结和讨好皇帝,于是政令下发就变得容易起来。
崇祯让东林党独大,再加上他是打压阉党上位,继续扶植阉党自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以至于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泰昌帝和天启好不容易制造出来的平衡,直接被他毁掉。当他意识到这点,并且开始扶植浙党、闽党之类地方党派抗衡东林党的时候,才发现这些党派和东林党根本就是一丘之貉,为了一些共同的利益,他们可以互相妥协合作。
公元1632年4月,正是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一天。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同时,禁卫、城卫的将领遭到了清洗,胆敢反抗的,这几个月积攒甚至秘密购买来的火铳和火炮,就是结束他们罪恶一生的武器。所有被东林党掌控,或者和东林党纠缠不清却没有黎落保举的,都被清洗甚至处死。
谁都不知道,这背后,是崇祯在没人的时候,趴在皇后怀中无助的泪水。
大明立国多年,早已不是重武轻文,如今三品参将看见七品的县太爷,也得乖乖下马问安。朝廷重文轻武,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极端的状态。士卒的待遇非常的低下,卫所士卒几乎成为了农民,饶是这样文官依然觉得打压的不够。
都说皇帝出钱救灾,出了多少钱?三千两白银!
崔皖看不起军人,这也算是一个传统,本来没什么,甚至平时的话,这些还要看着他脸色吃饭的丘八们,已经是战战兢兢地呆到一边去了。但这次却不同,他们依然死死的压制着他。
所以,崇祯注定要苦b了,自己的政令甚至连北京城都出不去。
偏偏这一幕,就出现在了明朝。崇祯的內帑也随着时间一点点的缩水,甚至只能变卖前几代皇帝积蓄下来的古董字画来维持皇宫的开销。甚至还为了彰显自己的公正,不得不挤出一部分出去支援地方。
如今的崇祯,可是在黎落的建议下,把南京勋贵的嫡系子孙叫了过来,说是为太子侍读。
一个直接垄断了天下盐铁交易的帝皇,居然还有亏钱的情况,简直是没天理。
十六岁登基为皇,只求大明中兴,为何会到了如此田地?!
清晨四点多,很多臣子在梦中被仆人们叫醒,开始洗漱准备,毕竟今天是要早朝的。
锦衣卫这些年混得也不是很好,作为皇帝亲军最不受臣子们的待见。结果不管是东林党主政,还是阉党主政,他们锦衣卫都被压得死死的,仿佛过街老鼠一般。如今可好,锦衣卫出了一个优秀的指挥佥事,翻身之日到了!
最突出的一个,就是锦衣卫指挥佥事黎落,担任锦衣卫指挥使。这个不足三十岁的年轻人,明显成为了大明新贵。
最多,少数几个真正忠于皇帝,忠于大明的臣子,会痛哭一番吧?
他们等到了,等到的是崇祯意气风发的来到的面前,二话不说就宣布了一系列的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