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这几年都忘记了一个势力,那就是后金。
自从投降了大明,成为藩属并且自降为部落级别的存在,后金至少也不算太凄惨,至少大明还赏了他们土司职位。
只是那么多年过去了,他们心中自然不会对大明有任何感恩戴德的意思,相反仇恨随着生活渐渐窘迫而加深了。
这不奇怪,昔日他们可以不断南下掳掠大明的百姓,然后作为努力为他们进行生产。而他们满人只需要不断学习骑射本事就可以了,所谓的财富就交给奴才来生产。
投降以来,他们已经根本没办法南下,大明的火器越来越先进,南下的成本也越来越大,不划算。抓不到奴隶,自然也就不能够生产财富,哪怕原本还有一些奴隶,奴隶也会生出新的奴隶,但满人同样会增加。
不得已,他们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只能够朝着蒙古方向发展。
本着蒙满一家的想法,后金的阿哥贝勒们纷纷迎娶蒙古部落族长的女儿,然后把自己的公主下嫁给蒙古少族长。通过一连串的联姻,双方迅速融合到了一起。当然,这里所谓的蒙古,是靠近后金的那一部分,在西边,还有更多的蒙古部落处于散居状态,至少如今的蒙古,还没有组建出一个强大集中的政权。
现阶段后金的奴隶,很大程度来自这部分的蒙古部落。他们和联盟的蒙古部落一起,西去狩猎并征服了十多个大小部落,只是掳掠到的人口还是太少。于是后金不得已,又适当朝着北方探索。
最后,还是选择了老路子,朝着东边发展,对朝鲜进行攻击。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几次掠夺之后,后金多少恢复了一些元气,资源也丰富了许多。
深入就意味着,要付出被伏击或者被包围的危险。哪怕朝鲜的火器很差,哪怕朝鲜已经被自己打怕,黄台吉不敢拿后金的勇士冒这个险。但不继续入侵的话,他得不到任何好处……
在北方,除了一些偏远的生女真以外没有别的存在,而且非常稀少。久了,也就失去了探索下去的意思。
黄台吉完全把握住了大明的这个心思,每次只是掳掠了大批的朝鲜人和金银财宝,却不占领朝鲜的一寸土地。这就使得朝鲜几次向大明哭诉,大明都保持了沉默。
他们往往会在大军来到的时候,躲入深林或者秘密藏身处里面,后金的勇士们怎么都找不到他们。这也意味着,这次进攻什么都得不到。想要有收获,除非继续深入。
郑芝龙就是看准了这个商机,和后金做买卖,把马匹贩运到南方出售,换取300%的利润。
似乎大明默认了这种番邦之间的攻击,只要后金不占领朝鲜太多的土地,搞得别人上门说大明身为宗主国却不帮助藩属国这类的话语,那就默认了。
更别说,后金地处偏寒之地,根本没什么资源,就算有他们也不会开采,只能开采露天的那种矿产。缺乏原材料的结果就是他们许多实验都需要斟酌着进行,否则耗尽了就有得等下一批物资的到来了。说到这个,黄台吉也很羡慕张弘斌,科研试验可以毫无节制的试了又试,根本不担心报废的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