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归义非唐

关灯
护眼
第290章 狄道争斗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290章 狄道争斗

“唏律律……”

腊月初,随着涌入狄道的官员越来越多,哪怕是普通的百姓都察觉到了不妙。

这种热闹的景象下,是许多人在忐忑和焦虑。

正因如此,张昶、曹茂、高进达、崔恕等人的府邸被人经常拜访。

随着李骥、耿明、陈靖崇、郑处、马成等人陆续到来后,这种拜访也愈发频繁。

耿明一如既往的闭门谢客,马成虽然见客,却总是打着马虎眼。

郑处、斛斯光、尚铎罗、厝本等人虽然资历够老,但不够核心,拜访的人主要是他们那些昔日的部下。

倒是陈靖崇、张昶、李骥三人的门槛都快被人踏平了,每日需要接见的人足有上百。

随着腊月初十到来,都护府内挤满了前来议事的官员。

三百多名七品以上官员,将都护府正堂及院内都坐满,许多人交头接耳,都在讨论节帅此举为何。

“听闻是张使君与节帅说了三坊学堂的事情。”

“哪三坊?”

“还能是哪三坊,当然是狄道城内的那三个坊啊。”

“噢噢,还好我没有把我家几个混厮送到这三个坊,应该牵连不到我头上。”

“这可不一定……”

院内位置上的众人交头接耳,而坐在正堂中的官员却鲜少有人闲聊。

堂内左右两侧的椅子被搬走,椅子并排,一排十把椅子,十个位置,前后十排,共一百人。

这一百二十人,均是正六品以上官员,从州长史到都尉到都护府内长史不等。

就坐第一排的,分别是高进达、崔恕、李商隐、曹茂、李骥、张昶、陈靖崇、耿明、马成、尚铎罗。

郑处、斛斯光、厝本、窦斌、王思奉、刘英谚、窦敬崇、陈瑛等人都坐在第二排。

“都怪你这混厮胡说话。”

正坐着,张昶突然骂,转头看去,果然是李骥这厮在骂自己。

张昶见状佯装淬了一口,李骥试图闪躲。

好在张昶不是真的淬了一口,不然李骥脸上还真的得沾些口水了。

“你这厮!”

李骥瞪大眼睛,张昶这才说道:“都是一个伙走出来的,你装什么呢。”

“要不是节帅,我们能有今天?”

“既然节帅问了,那我肯定得告诉节帅,难不成还对节帅藏私?”

他这话让李骥无法反驳,只是忍不住说道:“我们也没有做什么错事……”

“没错你怕什么啊?”张昶连忙追堵。

见状,李骥忍不住道:“你这混厮嘴皮子越来越厉害了。”

“我还有更厉害的,你要不要瞧瞧?”

张昶继续胡诌,李骥只能白了他一眼,权当他不在身旁。

没了李骥斗嘴,张昶也兴致缺缺。

他倒是想和旁边的陈靖崇说话,但陈靖崇打着太极,不显山露水,聊得极不舒服。

感受着左右两人的变化,张昶也忍不住在心底叹气。

“节帅说的对啊,时间久了,人就变了……”

张昶开始怀念当初在山丹的日子,起码那个时候的他们都是有什么说什么,哪里像现在……

“节帅!”

忽的,四周人纷纷站了起来,张昶下意识站起身来,这才看到了从侧门走入正堂的刘继隆。

“都坐下吧。”

刘继隆招待一声,随后走上主位坐下。

众人见状,先后坐回位置上,而刘继隆也开口道:

“这次召你们前来,主要是有些事情要与你们商量。”

“我知道,大伙都经历过苦日子,所以当下有了权力后,自然想着让自家娃娃过上好日子,这并不是什么过错。”

“只是你们将所有娃娃送到狄道城来,还特意让他们在一个坊内学校学习,这是为了学习还是为了什么,我想你们比我更清楚。”

“我这些日子去过那些坊学,你们知道你们的那些娃娃见到我之后问我什么吗?”

刘继隆停顿片刻,众人心底一沉,而他继续道:

“他们问我是什么官职,娃娃在哪个班级。”

“你们说说看,你们这样宠溺他们,难道不是从小培养一批世家少爷吗?”

“你们对自己的娃娃要求不严格,反倒是对下面的人很严格。”

“我看这个问题的根本不是娃娃,而是你们。”

“你们如果对外一套、对内一套,娃娃自己也会有样学样。”

“你们的这些娃娃,我接触的不多,但我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当初马成养孩子时我就提醒过他,后来果然发现马懿这孩子有很多问题。”

“好在纠正的及时,这几年在临州大学里,他也渐渐走入了其他学子中。”

“如果没有及时的纠正,马懿会变成什么样子?”

“是不是要变成以前压榨我们的吐蕃贵族子弟一样,学着去压榨陇右的老百姓?”

“马懿是一个例子,如果你们不能教好孩子,那就送到临州来,我替你们好好教。”

刘继隆话音落下,众人纷纷低下头,没有反驳。

只是他们并非不想反驳,而是不敢反驳。

他们在心底,自然是不认同刘继隆口中所说的。

见状,刘继隆深吸一口气道:“你们的那些娃娃没吃过苦,加上你们经常宠溺他们,所以早就养成了对普通百姓和官吏的优越感。”

“我这几日没少看到你们的那些娃娃在学校里忤逆老师,动不动就搬出你们来,让老师不敢罚他们。”

“你们要是觉得这样做的对,那我没有什么话说,但他们以后肯定是不如你们有出息,也不如你们有前途的。”

“他们比你们吃的苦少,能吃苦的人才能有出息。”

“临州大学的事情,我相信你们都知道了。”

“今年毕业的那批学子,其中包括马成的长子马懿,高进达的长子高述、次子高淮……”

“除了他们,其他人大部分都是农民和工人的孩子。”

“我对他们的安排是开荒务农两年,当兵两年,从吏两年。”

“你们要是宠溺你们的子女,以后也就不用送他们去临州大学了,已经进入其中的,也早早办理退学吧。”

闻言,李骥忍不住站起身来,毕恭毕敬作揖道:

“节帅,您说的确实有道理,但他们毕竟是孩子,他们还能怎么吃苦呢?”

刘继隆没有生气李骥反驳自己,只是摇摇头道:“你说得不对。”

“你讲吃苦的时候,想法不对。”

“你觉得他们没有苦吃,没苦硬吃,是因为你把他们当做普通的孩子。”

“但我问你,等他们及冠之后,你难道会像对待普通的孩子那样对待他们吗?”

“把他们调到你身旁当两年亲兵,然后弄些功劳给他们,让他们从旅帅、校尉,甚至是都尉开始做起,这不就是那些吐蕃贵族子弟曾经的经历吗?”

“去基层当农民开荒、当兵、从吏……这有什么苦的?”

“留在你们本州县的学校读书,又有什么苦的?”

“学校的食堂伙食要比大多数百姓家里的伙食还要好,难道不是这样吗?”

“但就是这样,你们中还有不少人去提意见,写信给国子监,希望提高临州三个坊学校的待遇。”

“原本的标准是一荤一素,这个标准在我看来已经不低了。”

“但我看到你们有人的书信里要求两荤两素,甚至还有三个荤两素一汤,吃的比我还要好了。”

刘继隆的话说出来后,有几个官员纷纷把头埋在胸前,好似鹌鹑般。

“节帅,弟兄们确实做过了,但这主要是您太讲究公平了!”

面对刘继隆的话,也就李骥敢这么反驳他了。

“别的不说,狄道城和临州其他几个城里学校的环境都要比各州县的好。”

“我们把孩子送过来,也是想让他们在临州好好学习。”

刘继隆没有生气,他知道李骥代表的就是当下陇右大部分高官的态度,因此他点头道:

“你说的对,狄道和临州几个城的学校环境和条件,是要比其它州县的要好。”

“但是你们是为了这点条件和环境才送他们过来的吗?”

他的问题直插要害,李骥本人也支支吾吾了起来。环境和条件是一回事,但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官员子弟集中就学后的人脉。

前面扯那么多都是放屁,只有人脉才是他们想要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高冷校草是篮神 贷款武圣 无限之精彩人生 哥布林重度依赖 霍格沃茨之巫师永生 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从火影开始成为忍者 tfboys之情定四叶草 鬼外婆之乡村有鬼 快穿之拯救男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