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云不解道:“从未听闻,何为墨云汤?”
商贩道:“其色如墨,香醇极厚,初尝微苦,回味甘甜,乃是忆苦思甜汤,又名墨云汤也!”
宋云喜道:“好汤,好汤!”众人皆笑。
宋云不解其故。
商贩又打趣着道:“这墨云汤以年份区分,公子刚刚喝的只是几天结成的墨云,乃是下品,有积年之墨云,其厚如手背,黑如徽墨,放入水中,熬煮三日不散,才是上品墨云也!”
宋云听了,直言受教,心想等自己以后做了大官,定要尝尝这上品的墨云汤是何等滋味。
当下起身,决定告辞,看了看周围的医师,有心道谢,然又想着巫医乐师皆乃下品之人,遂离开。
之后,宋云马不停蹄的去了府衙,大敲鸣冤鼓,状告科考黑幕。
状告很快受理。
甚至直达天听,一路送到了方永手里。
方永对此不敢不重视。
此次主持科考的官员依旧是贾雨村,方永立刻派人前往检查。
按理来说,贾雨村应该不至于那么蠢,创业未半而中道贪污……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查一查稳妥一点。
很快,方永拿到了宋云的考卷。
只见其满卷的之乎者也,引申论义,方永试图从里面找出一点有用的东西,然而最终却是一点都没有。
自己给出的题目是,如今百姓攒下钱财后,不敢费,而是藏于家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宋云引经据典了半天,最终说什么藏富于民乃是好事,任其发展便好。
好好好,大巧不工,真是高论。
这种考卷竟然都被贾雨村放到了乙榜,真不知其除了识字还有什么用?
对此,贾雨村解释说,宋云虽然没什么实干之才,但是文笔还可以,字也写的不错,若是放在军屯做一教习应该可以担任,因此才被录取。
……
很快,宋云的诉状被退了回来。
黑幕,有黑幕,淮阴的天太黑了,比墨云汤还黑!
宋云仰天长啸,吟诗一首:
《淮州愤》
淮州科场黯无边,舞弊营私秽态绵。
劣竖皆能跻贵第,贤良诉状竟虚传。
庸驽之辈凭权进,权贵相偎恶孽延。
良骥难奔嗟世路,贤才淹蹇叹流年。
吟罢,见无人理会,宋云神色更加郁郁。
心中暗暗发誓:
“等着吧,我去投奔大熙,失我这等良才,定要尔等追悔莫及!”
宋云的离开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和宋云同科的,有一名叫杜麦的少年,因为言之有物在此次科考中名列乙榜,得到了官职。
尽管杜麦连字都写不全,尽管杜麦今年才刚刚十五岁,但他写的意见却被直接送到了方永的案桌上。
“百姓不敢钱,是因为靠老天爷吃饭,粮食的价格总是改变,因此大家心里没底,这才把钱都存起来,留着以后使用。如果将军大人能给大家的粮食开出一个稳定的价格,那大家心里就有底了……”
短短几句话,没有引用任何经典,甚至都没有写满稿纸。
但是却直指问题核心。
方永记住了杜麦的名字。
杜麦的名次排的很低,连甲榜都没进,之所以这样是为了保护少年,免得被读书人抵触。
现在还不是动儒学的时候。
三月三日,和亲的船只驶入了淮州,同行到来的还有负责册封的官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