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巫术
拓跋安义脸上带着笑容:“所以才需要那位前辈帮忙。”
“即便是调查,你们锦衣卫到时,别把查案的方向引到咱们北胡使团上便行了。”
姜云若有所思的盯着他问道:“北胡的巫师?准备用什么法子对付镇国公府的人?”
“这就不需要六十三弟你费心了。”拓跋安义显然不准备泄露他的计划:“喝茶吧。”
简单喝完茶水后,姜云也不方便在这里多待,便告辞离去。
这北胡使团队伍里,带着一个巫师?
巫术?
从菊香楼走出后,姜云便看到坐在对面一间铺子里盯梢的许小刚。
这是一间茶铺,里面许多锦衣卫的人,都在此地饮茶,这是明哨,周围路人,还有许多锦衣卫,已经换上便衣,做为暗哨。
“回去通知伯母和素问,巧巧,让她们今夜离开镇国公府。”姜云坐到许小刚旁边,压低声音说道。
许小刚闻言,看了姜云一眼,但也没有多问,点了点头便起身离开。
随后姜云略一思索,此事恐怕还是得先汇报给李望信,由他定夺该如何办。
这伙人,毕竟是要对镇国公府动手。
姜云出门后,便骑上一匹快马,迅速朝着北镇抚司所在的方向赶去。
一路疾驰,姜云也不禁感慨,这能在京城骑马,可太爽了,否则,光是走到北镇抚司,都要耗费不少时间。
赶到北镇抚司大门后,姜云便快步走入其中,很快赶到李望信的办公书房前。
咚咚咚。
“进。”
姜云推门走了进去,李望信倒是没那么忙碌,绝大多数的事情,三大镇抚司都有人自己操心。
只有大事,才会到他这里汇报。
他倒是颇有闲情雅致,办公桌面,铺着一层宣纸,正拿着毛笔作画。
只是这画的水平,倒是真不咋样,姜云撇了一眼,下意识的便说:“若不是亲眼看到李大人在此作画,卑职单独看到,恐怕还以为是哪位名家所作。”
听到姜云的马屁,李望信脸上一笑,缓缓说道:“你这小子,倒是颇有鉴赏水平,喜欢?喜欢的话,待会我画好后,送给你了。”
“那卑职可多谢大人了。”
“说吧,来找我什么事?”李望信目光盯着眼前的画,认真画着。
姜云低声说道:“北胡使团那边,有了一些动静,属下得知,这使团中,带了一位巫师,今夜恐怕准备对镇国公府动手。”
李望信闻言,作画的手停了下来,抬头看向姜云,深深皱眉:“这伙人疯了?”
姜云低声说道:“这次北胡使团带队的,名为拓跋安义,根据卑职了解,此人的父亲便是死在镇国公许鼎武的手中,此次来京,恐怕也是冲着镇国公府而来。”
“还有此事?”李望信毕竟久居京城,对北胡这些人的情况,并不算熟悉。
姜云小声问道:“李指挥使,需要提前将这伙人给拿下吗?”
李望信摇了摇头,放下手中的笔墨:“此事我也做不了主,得去请示陛下。”
“这画,我回头画好了再给你。”
……
皇宫,御书房中,萧宇政坐在龙椅之上,翻看着一份北胡使团送来的贺单。
萧宇政看着名单中的东西,忍不住摇了摇头,皱眉道:“又是些不值钱的东西。”
身旁的冯玉则是笑着说道:“无论怎样,这都是北胡使团纳贡称臣,足见陛下龙威,已经传播草原之上。”
这话听着是舒坦,可每次都要赏真金白银,给这伙北胡的人带回去。
萧宇政皱了皱眉,看着陛下心情不算太好,冯玉则说道:“奴才倒是听闻了一些有趣的消息。”
“今日这北胡使团,刚到京城大门,却是挑选了一位高壮胡人,说要挑战咱们大周朝的将士。”
萧宇政听到这,问:“我们这边,谁出手赢下的?”
若是没赢,冯玉也不可能主动跟自己提这件事。
“姜云百户,据说,姜百户将这胡人,一拳打得倒地不起,连声求饶呢。”
冯玉直接将许小刚被一拳打得吐血的消息,给选择瞒下。
果然萧宇政听闻此事,脸上露出笑容,缓缓说道:“这姜云倒是胡闹,人家毕竟是客人,这将人打得跪地求饶,可不合礼数。”
“回头可得批评批评他。”
“那是。”冯玉连连点头,就在这时,御书房门外响起敲门声。
冯玉开门,一直等候在门外的小太监汇报:“冯公公,李指挥使求见。”
“快请。”
很快,李望信便进入屋内,跪在地上:“参见陛下,臣有关于北胡使团的事情,想要汇报给陛下。”
“说。”
李望信深吸了一口气,缓缓把姜云所汇报的事情,一一说出。
听完以后,萧宇政的面色便冷下来几分:“这群胡人是在找死不成?”
“镇国公为朕镇守北境,胡人竟想害了他的家人?”
冯玉看萧宇政的眼神流露出杀意,赶忙上前劝谏:“陛下,此事可不能急……”
“若是杀了北胡使团,恐怕北胡正好有了借口可以进犯边关。”
“如今西蜀省的旱灾未熄,南湖洪灾赈灾也在进行,西南匪患越发严重,国库空虚,粮食也调度了许多到了西蜀……”
这些话,若是换成别人,是不敢跟萧宇政直言的,也就冯玉敢说了。
听闻此言,萧宇政硬生生将这股怒意平息下去几分,沉声问道:“那按你来看,此事朕该如何处置?”
冯玉沉声说道:“先让镇国公的家眷,到宫中暂住,不让这伙胡人有可乘之机。”
“明日朝见陛下后,便让他们速速离去便可。”
听闻冯玉的建议,萧宇政缓缓点头:“就按这个方法办吧。”
冯玉恭敬道:“那奴才这就去通知镇国公府。”
不过此时,冯玉仿佛想起什么事来,低声说道:“对了陛下,还有一事,奴才想要给您汇报。”
“说。”
“江南布政使来了一道折子,说当地有一位老先生,聪明多智,想要举荐他入朝为官。”
“可这老先生却声称,需得陛下亲自去访,才愿意到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