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入眼帘一句话,令梁岳如遭雷噬,震撼不已。
“天高地阔,三山五岳。”“唯我独仙,得意忘形否?”
第一行写下深刻文字。
梁岳安能不知是刘安的字迹,第一反应还以为是说自己。
不过,自己真没有刘安所说的得意忘形吗?
继续往下看。
“孤年少习得万千道法,十二法宝。真气充盈,道法精深,逍遥自在,好不快活……”
文字带着一股沧桑厚重,以及年少有为的恣意狂放。
淮南国兵强马壮,门人数千。刘安道法高深,唯我独仙。
这天下大可去得。
唯我独仙,逍遥自在。
梁岳已经感受到刘安当初的逍遥了。
淮南国自成一国,兵强马壮,还有万千道法,十二件法宝。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天下之大,不知多少可以肆意开发的洞天福地,刘安存了不少灵气放入太阴玉屑印之内(天师印)。
“末法修仙,真逍遥自在也?真如硕鼠入粮仓,盗匪进宝室?”
“难难难,道最玄,末法仙道,宛如大漠之鱼,天地万物不能容。”
末法时代不仅仅是灵气消失不能修炼那么简单,灵气消失会带来其他后果。
“天地有三劫:人劫,与人相争,生死难测。地劫,地崩山火,刀兵乱世。天劫,灵气湮灭,诸法反噬。”
人劫危险较低,但也怕高手异人近距离搏杀,禹步、幻术可防单打,难防群殴,更防不住漫天弓弩射杀。
地劫就是环境灾害,瘟疫乱世等等。
天劫,便是刘安所说的诸法反噬。
看到下面的文字,梁岳喃喃自语,道:“末法之难,难于上青天。”
末法修炼宛如朝着竹篮倒水,年轻时生机旺盛,不断生长,相当于不断倒水,纵使竹篮有缺口,篮子内依然有一定量的水。
到了一定年纪,“增量”化为“存量”、身体苍老,经脉羸弱。
经脉羸弱,真气衰退,真气需要吸收外界灵气,形成循环补充衰老亏空,这就是古代修士长寿的根源,真气会一定程度缓解衰老。
但放在末法修士身上,那就是催命符了。
如果外界灵气不够,那么真气会吞噬肉身生机。
这样一来,修道非但不能延寿,反而折寿。
但灵气不能就这样被消耗,灵气终有用尽之日,最后依旧功力尽失,元气大伤。
刘安于是想到补救之法,他发明了内功,内功壮大生机,延长诸法反噬。
如此还真有用,就这般苟到五十多岁,身上还有道行,亦可使用法宝,如年轻时一般。
灵气依然用来炼化成真气施法,而不是被诸法反噬消耗。
但这种反噬是全面的。
万物终将坍缩毁灭。
五十五岁那年,神魂开始衰老,同时灵气用尽。
之后正如历史记载,或许刘安意识到就这样下去,不过是苟活晚年。
外加刀兵起,与其被俘虏折磨,不如了却残生,保全名声。
“末法之难,难于上青天。”
末法之难,末法绝望。
梁岳读罢一篇,好似感应到多年前刘安的叹息。
末法修道,不是小孩子跑到游乐园,也不是光棍进入女儿国,又或是盗贼面对无锁的宝库。
那是一个人的艰难求仙,孤苦探索。
他与刘安道路不同,但尸解神仙也不是躺着就能成仙,随便修炼法术。
不是数着年份过两千年就没事了。
随着年纪增长,亦是有衰退期,第一世八十年的寿命,或许能渡过,但并非那么容易达到。
尸解求仙,不是称霸世界,而是苟活存世,苦熬寿命。
不知为何,他想起宁阳子。
宁阳子和刘安是两个极端,一个清静无为,甚至名声不显。最终还是护道能力不足死了。
即便苟活第一世,面对第二世一百二十年的寿命要求,什么都不修炼也是不可能完成的。
刘安更不必说,道法高深,法宝众多,比现在自己高不知道哪里去。
两者,必须有个平衡。
望着上面的文字,梁岳好似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淮南刘公“道未成,鬓先衰”的悲哀。
“两位先贤留下文字,此乃亲身感悟,警惕后世。我日后是一路磨炼,苦熬两千年,成就圆满。还是如他们这般,独留遗憾,传道后人?”
梁岳心想。
总结两位先贤的文字,他发现自己比刘安有一定优势……刘安衰老,长生无望;但尸解仙不怕衰老,还能重来。
未来道路,不一定是绝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