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生修仙:我能看穿万物

关灯
护眼
第255章 驭水神通(求订阅)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255章 驭水神通(求订阅)

一亩袁祖灵稻,脱壳后收获了四百斤左右灵米。

陈轩将卧龙坊市的两位灵植夫请来,和江立光一起,将袁祖灵米和玉髓米进行对比分析。

几天后,一份简单的对比报告出现在陈轩面前,上面有江立光等三位灵值夫的签名。

陈轩开出年薪五百灵石的高价,将那两名灵植夫召募进陈家,成为江立光的副手。

同时,大幅扩大袁祖灵稻的制种面积。

力争三年内将袁祖灵稻在全岛的下等灵田里推广播种。

此时,世俗凡间大丰收,一片喜气洋洋。

卧龙岛七郡,经过数千年发展,现在岛上的人口已经超过百万,下辖几十个县城。

这七郡百万人口,大部分是岛上原住民,还有一些随南宫家迁到此处的宋国邻海郡县凡人。

两万余平方里,百万凡人,人口密度并不高。

主要是生存艰辛,凡人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岁。

仅在温饱线上挣扎,营养不够,身体素质较差,遇到天灾人祸很容易一命鸣呼。

南宫家对凡人的管理不算苛刻。

耕田五五分成,一年两次徭役。

田地贫瘠,产出有限,一年五千斤粮食,勉强够一家吃喝嚼用。

然而,生活不仅仅是粮食。

住房、服饰、教育、医疗、盐铁蔬果肉食等等。

家中若是有老幼,捉襟见肘。

还有各种邪魔、妖兽等,对凡人造成的伤害更大。

所以在卧龙岛上,七郡都修建郡城,不仅可以用来抵抗天灾邪魔,更是为龙兴山庄修士救援争取时间。

郡城的官员,原本都是由南宫家的旁系或联姻小家族出任,大都是劣灵根或无灵根的族人,修行一些简单的功法或武技。

若是遇到危险,这些官员便会及时发出警报,组织人员自守,等待南宫家精修士救援。

南宫家搬迁的时候,人员太多,暂时留下这些旁系子弟,维持卧龙岛七郡现状。

对此,陈轩和南宫家达成默契。

全部留任,俸照发。

其实,这些官员多以黄金等俗物为薪水,消耗不了多少灵石。

他们修仙无望,已习惯岛上锦衣玉食的世俗生活,对于搬迁到新的灵山生活,并无强烈意愿。

将来子孙有较好灵根时,再送去本家也不迟。

这些官员,对陈轩刚上任,便研发推广袁祖稻,心中再多惊诧,也老老实实地执行下去。

没想到,效果惊人。

粮食产量直接翻四倍了。

即使价格再跌,也足以丰衣足食了。

这也让他们心思活络起来。

准备大价钱收购其余人手上的耕田。

结果,各郡守收到一条命令。

卧龙岛上所有耕田,岛主全部按市场价回收。

然后授给想要租用的农民。

世家也不例外。

从此以后,卧龙岛上没有私田,和灵田一样,俱归陈家所有。

凡是不愿意交出耕田的世家,全部限期搬迁。

既不肯上交耕田,又不肯搬迁的,无论身份,杀无赦!

事情比想像得要容易。

除了极少数搬迁出去的世家外,绝大多数都乖乖的办理耕田上交手续。

他们本就是南宫家和各个修真家族的世俗亲族。

知道胳膊扭不过大腿,此事没有回旋余地。

尤其是在见识到袁祖稻的产量后,更是心知肚明。

利益太大,陈家不会让给他们。

陈轩没有亏待他们,全部以黄金支付耕田款项。

……

卧龙坊市里,世俗凡人的耕田新政,成为散修们的谈资。

“这凡间稻种,可以改良,那我们所种的灵稻,是否也能改良?”

有灵农问道。

“不懂了吧。此事,岛主正在推进。你没看到,岛上的两位灵植夫,都不见身影了吗?”

“啊,果真如此!”

“若也能和世俗凡间一样,灵稻产量大增,那我们岂不是也能获利?”

“应该是吧。陈岛主来历不凡,性情温和,必会为我等筹谋。”

此时,一个戴着斗笠戴身穿一领布衫的汉子,在一群灵渔夫的簇拥下走向坊市的小酒馆。

这些人刚坐下,便有人说道:“张五哥,陈岛主也到了这许多日子,你可曾见过他?”

张五名叫张海滨,年约四十,练气九层,水修,是卧龙岛上灵渔夫实力最强的。

灵渔夫从海边捕渔所获,都是统一交给他,经他手转售给坊市鱼铺,再拿灵石回来分给大家。

整个卧龙岛,灵渔夫八百人,俱以他为首。

“还不曾见过。”

张海滨喝了口灵酒,用袖子擦擦嘴,说道:“尔等不必担心。我打听过了,陈岛主是宗门天骄,为人不错,不会特意为难我等。”

有人愤愤说道:“可是,明阳岛的人越来越过份了。上次,硬说李家三兄弟过界,将他们的灵舟扣下了。”

“罚了三十颗灵石,这才要了回来。”

听闻此言,张海滨的脸色也有些愤慨。

“明阳岛是越来越过分了!”

“那可不!人家是兽皇阁核心家族,岛上筑基修士九名,还能御使海兽。”

“原来南宫家在的时候,都要退避三舍。如今陈家刚来,势单力孤,更拿他们没办法!”

“先忍忍吧。以后打渔,别离卧龙岛太远。”

张海滨劝道。此时,他并不知道,酒馆的一个角落里,一个青衫文士正在自斟自饮。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重生三国之雄霸天下 斗罗之神火轩辕 超级岛主 前妻,要不够你的甜 新概念诡道升仙 怪猎:我能听到怪物心声 半岛无冕之王 一闪成婚:首长的温柔陷阱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狐狸绝无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