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巨大提升
现存的蓝图人之中,有大约0.1%可以被称之为科研学者,总量有大约14万人。
其中与生物科技相关的,又只占约0.25%,总数仅有350人左右。
这么点人,就算加上李青松从各个电子设备之中收获到的那些科技数据,也很显然是不足以掌握整个生物科技所有资料的。
但其实关系不大。
李青松最需要的仅仅只是科学框架而已。
只需要搭建这个框架的一些较为基础、较为重要的基本原理在,就像是一座房子的主体结构已经搭建了起来。
后续的技术细节等,就像是这座“毛坯房”的装修。
最终,框架加上细节,便构成了完整的一套科技体系。
不能说这些细节不重要,而是相比起更为基础的整体框架,这些细节通常都是技术性的问题,不需要诞生某位天才科学家提出开创性的理论才能突破,而只需要投入资源和人力,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就大概率能突破。
此刻不仅生物科技,整个蓝图克文明的所有领域的科技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
这便意味着,李青松提升到等同于蓝图克文明的科技程度已经没有了任何基础性的障碍,仅剩下了技术性的障碍而已。
而恰好,对于科研效率极高、生产效率极高的李青松来说,攻克技术性障碍,正是他最拿手的事情。
正因如此,李青松才对于数百亿蓝图人葬身金星,虽然有些惋惜,但也并没有太在乎。
有你们最好,没有你们,关系也不大。
便在这仅有的350名生物科技相关蓝图人科学家的全面教导,加上李青松自行搜集到的材料自学,李青松的生物科技很快便出现了突破。
连带着,女娲ai的各项性能也出现了极大的突破。
又进行了一番工程学、机械学方面的研究——毕竟进行基因编辑、优化工作等,也是需要更先进的设备来进行的,而这涉及到工程与机械学,适用于更先进、更精细基因优化与编辑的设备终于诞生。
各种条件齐备,李青松立刻开始了新一批克隆体的制造,并在半年时间后,迎来了最新一批克隆体诞生的时候。
“生物科技出现了这么大的突破,这一批克隆体的最大意识连接数会提升到多少呢?
不知道能不能翻倍。如果翻倍的话,我的最大意识连接数就能到达2.2亿,差不多就有足够的人力和脑力去消化吸收蓝图克人的科技了。”
李青松带着些许期待的心情,小心翼翼的将这最新一批克隆体完成了前期处置,然后迫不及待的将自己的意识转移到了其中一名克隆体脑袋里。
下一刻,李青松便控制不住的,满是震惊的瞪大了眼睛。
什么情况?
怎么会这么多?
李青松原本以为这一次最多也就实现一倍的提升而已,能提升到2.2亿就已经很不错了,但现实再度给了李青松一个惊喜。
此刻,未在冬眠的,常用克隆体和备用克隆体加起来的数量一共是3.3亿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