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引力边界
伴随着李青松的一声命令,分成了六支的,总计3000万艘以上的各式飞船或者自行点火推动自身前进,或者搭乘空天母舰,借助空天母舰的动力,同时开始加速。
六支舰队,分别面对着六颗恒星,六个方向。
除了真正的迁徙舰队之外,其余五支舰队之中都没有一个克隆体。整个舰队完全处于自动运行状态。
它们将会按照李青松预设好的轨道方案前进,自动飞行,自动加速。一直到完成加速进程,进入到惯性航行状态后,所有智能控制部件将会全部自毁,整支舰队的所有飞船将会化作完全没有智能的石块,在惯性航行状态下一直飞行下去。
在无数台发动机的照耀之下,一时间,那遍布整个木星系统的众多星辰似乎汇聚成了一片光幕,将整个木星系统全部照亮。
但伴随着舰队的加速和远离,这一片光幕渐渐暗淡了下去,最终分裂成了前往六个不同方向的六个部分。
庞大的木星渐渐缩小,最终也变成了一颗闪亮的星辰,融入到了浩瀚星海之中。
李青松意识所在的克隆体站在巨大的飞船舷窗之前,静静看着窗外的星河旋转。
此刻,李青松的绝大部分力量都已经处在迁徙途中。
但在这太阳系内部,李青松仍旧留下了一些东西。
那是一些隐藏在远离黄道面的,极为偏僻角落的科技造物,以及一些处于冬眠状态的克隆体。
它们或者是一台台望远镜,一颗颗间谍卫星,以及一座座基地等。
在智能程序的控制,和低功率长时效聚变反应堆的能量供应下,它们如同尘埃一般不引人注目,就在那无人关注的角落之中静静运转着。
一旦察觉到异常变化,譬如某个方向观测到了明亮尾焰,或者观测到有外部力量进入太阳系,那些克隆体便会被唤醒。
以此刻李青松所掌握的通讯技术,要进行光年级的通讯还暂且无法做到。
电磁波通讯的衰减太大,在星际太空之中传播,受到的干扰也太多。它们上面承载的信息根本传输不了多远。
连一光年都传递不了,更不要说从太阳系直接传递到另一颗恒星那里。
这便导致了一个结果,一旦李青松距离太阳系太远,他将彻底失去和太阳系的联系。
就算李青松在太阳系之中留下了再多科技造物都没有用处。
但这只是通常情况下。而很显然,李青松的存在形式并不普通。
自己本体和克隆体之间的联系,似乎并不会因为距离扩大而衰减——当然,这只是基于现阶段一些实验数据的推测,但李青松认为这种可能性极大。
这样一来,哪怕自己距离太阳系再远,都仍旧能通过充当“观察员”的克隆体,来获取到一些太阳系内部的信息。
如果未来那个智械天灾真的来到了太阳系,自己便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不至于对敌人的动向一无所知。
此刻,便有约500名观察员沉睡在太阳系各个角落,有约一万个李青松留下的各种设备与基地在隐蔽之中默默的运转着。
良久,他将视线从太阳系收回,看向了另一个方向。
那里同样有一颗明亮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