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百万亿吨的物质,以理论之中奥尔特云内彗星或者小行星的平均密度,也即约0.6克每立方厘米计算,这些物质,大约等同于一颗半径为67公里的小行星,或者300颗半径为10公里的小行星。总的来看,如果现有的太阳系演化理论是正确的话,那么这一趟旅程之中,发现奥尔特云宏观物质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一片浩瀚虚空之中,李青松便操纵着这支庞大的舰队不断的加速,不断扫描身边的所有虚空。
时间便这样悄然流逝着。
李青松发现自己所处空间的物质密度一直在不断的降低之中,从太阳系周边的每立方厘米约3到10个粒子,降低到了现在的每立方公分约0.05到0.1个粒子。
密度降低了十倍不止。
但很特殊的一件事情是,这里的“温度”却很高,甚至高达上万摄氏度。
在地球上,上万摄氏度的高温可以融化一切。但在这里,上万摄氏度的高温却什么都融化不了。
把克隆体丢到这高温里,反而有可能被慢慢冻死。
原因很简单,温度是有关粒子平均动能的指标。这里的粒子运动速度极快,便意味着温度极高。
但它们的物质密度却又极低极低,就算单个粒子的动能再高,从宏观来看整体能量依旧极低,如此便出现了高温与冻死同时共存的景象。
这似乎与之前的预计有些不太一样。李青松果断派出了更多的科研力量,开始就这一现象进行研究,试图找到导致这种事情的背后原因所在。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就算在这空无一物的浩瀚虚空,也仍旧会有太多太多李青松前所未见的物理现象发生。
这一次迁徙不仅仅只是迁徙,还是一次科研之旅。
时间便在不断的观测,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加速之中流逝着。
数年时间悄然而过,舰队终于加速到了预定的最高速度。
李青松的迁徙舰队要比当初蓝图克人的迁徙舰队速度更快一些,达到了4%光速,也即约1.2万公里每秒。
此刻到达最高速度,舰队加速停止,那始终笼罩整支舰队的,因为加速而带来的大约等同于地球250分之1的重力终于消失。
生活在滚筒飞船之中的蓝图人和克隆体们,终于不用再受那总是若有若无的,似乎总是将自己向一边拉扯的微小重力困扰了。
此刻,舰队与太阳的距离达到了1.8万亿公里,约0.19光年。
在这个距离上,李青松再度回头看向太阳。
苍穹之中,太阳仍旧异常明亮,极为显眼。
在这里看到的太阳,其视星等仍旧有约-6.34等。
如果站在地球上的话,金星是全天除了太阳月亮外最亮的天体。但它的亮度也仅有-4.89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