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大科学装置
在大规模建设实验设施,全面验证过去一段时间的猜想的同时,李青松开进行了另一项以前从未有过的建设。
大科学装置的建设!
所谓大科学装置,便是专门针对某些重大科学问题进行研究的装置。
这种装置通常规模极为庞大,科技含量极高,所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通常也是最为前沿,最为重要的那些。
譬如大型粒子对撞机,可以用来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可以模拟极端环境下的物质形态等等。
就比如此刻李青松心心念念,用于区分一个文明是电弱文明还是强核文明的关键科学问题,大统一公式,便必须要用到大科学装置来进行研究。
在以往时候,李青松并没有建造过真正前沿的大科学装置。原因很简单,之前阶段,李青松在基础物理学理论层面始终处于一个消化吸收的状态。
先是消化吸收人类文明的基础理论,再是消化吸收蓝图克文明的基础理论。
过去那些年之中的科技发展,基本上全都是应用层面的发展,并不涉及到物理学的基础理论。
而现在,蓝图克文明的科技已经消化吸收完毕,未来想要再发展,就只能依靠自己去研究了。
正因如此,李青松才决定要开展这一建造计划。
属于李青松的十多亿颗大脑仅仅思考了片刻,便做出了具体的规划。
“要寻找新粒子,寻找暗物质、验证超对称等等一系列最前沿的基础物理理论,粒子对撞机必不可少。嗯……那就先造它100座出来!”
粒子对撞机简单来说便是为两束粒子进行加速,令其猛烈对撞,以将其内部结构释放出来。
通过对这一过程的观测,便能寻找到更多新粒子,完善物理学模型,寻找新的作用机制等等。
“这100座粒子对撞机,唔,质子对撞机造它10条,正负电子对撞机也需要造一些,除此之外还有重离子对撞机、电子-质子对撞机……”
依据不同的能级和具体研究课题的细分,这些对撞机又可以分成许多类型,具备多种不同的建设模式和环境需求。
此刻基础工业体系已经搭建完毕,李青松立刻抽调出大量的克隆体,开始在太空之中进行相关建设。
没错,这些大型科研设施,李青松并不打算造在星球表面,而是造在太空之中。
太空之中重力极为微弱,且具备极高的真空度,正是适合建造粒子对撞机的好地方。
并且,与当初国家时代人们建造的那些对撞机,以及蓝图克文明建造的那些对撞机不同,李青松所建造的对撞机,更大,能级也更高。
很显然,能级越高,粒子碰撞便越猛烈,越能引发新的物理现象,科研价值便越高。
基于这种思路,李青松干脆专门在太空之中造了一座巨型核聚变电站,然后围绕着这座核聚变电站开始进行对撞机管道的铺设。
这一条重离子对撞机,李青松直接将它造出了20公里的长度。
它的管道直径约为10米,总体积便达到了约160万立方米。算上周边的辅助设施等,总体积高达300万立方米,总质量达到了500万吨!